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吞悲
隐忍悲痛。南史·王藻传:“吞悲茹气,无所逃诉。” 唐 白居易 《相和歌辞·反白头吟》:“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 唐 钱起 《同邬戴关中旅寓》诗:“吞悲问 唐举 :‘何路出屯蒙?’”
分類:隐忍悲痛
《漢語大詞典》:酷痛
极悲痛。《宋书·王微传》:“方隆夙志,嗣美前贤,何图一旦冥然长往,酷痛烦寃,心如焚裂。”
分類:悲痛
《漢語大詞典》:抚胸(撫胸)
以手捶胸。多表示悲痛。 宋 陈亮 《祭章孟容文》:“念昔见君,纍然在疚,抚胸呼天,无不我覆。”
分類:捶胸悲痛
《漢語大詞典》:殒裂(殞裂)
犹崩裂。喻悲痛之极。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哀哀劬劳,亦又何报!摧圮殞裂,酸伤五情。”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近得京信,长姊奄逝,中怀殞裂,不堪其哀。” 宋 叶适 《母杜氏墓志》:“今启殯屋以从幽兆,则万事殞裂而终已於此矣。”
分類:崩裂悲痛
《漢語大詞典》:哀迫
悲痛困迫。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三:“新妇有哀迫之事,须面见姑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 锡九 哀迫中,尚望妻归;久而渺然,悲愤益切。”
分類:悲痛困迫
《漢語大詞典》:悲悔
悲痛悔恨。 唐 白居易 《遣怀》诗:“操之多惴慄,失之又悲悔。”
分類:悲痛悔恨
《漢語大詞典》:痛肠(痛腸)
(1).悲痛忧伤的心肠。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循十日之故步,惊九迴之痛肠。”
(2).犹衷肠;衷情。内心的话或情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王师竹宫庶:“﹝ 熊登朴 ﹞以公差入京謁 江陵 。 江陵 留之坐,温语慰劳之,曰:‘足下今渐进可喜,努力修职,峻擢不难。我词林衙门痛痒相关,我此语亦出痛肠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既事同兄弟,反兵之讐可报;而途分邪正,盖棺之论始彰。出自痛肠,裁诸尊意。”
《漢語大詞典》:哀悴
悲痛忧伤。后汉书·孔融传:“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
《漢語大詞典》:恸泣(慟泣)
悲痛哭泣。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欢 早孤,每读至‘哀哀父母’,輒执书慟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復讲。”
《漢語大詞典》:痛酷
极其悲痛;惨痛。 晋 欧阳建 《临终》诗:“上负慈母恩,痛酷摧心肝。” 唐 白居易 《祭李司徒文》:“惟公之殁,遭罹祸乱,寃愤痛酷,天下共知。”
分類:悲痛惨痛
《漢語大詞典》:绝哭
悲痛哭泣。谓伤心之极。《晋书·桓石虔传》:“古人絶哭,金革弗避,况在餘哀,岂得辞事!”
《漢語大詞典》:惊恸(驚慟)
震惊悲痛。 汉 邯郸淳 《曹娥碑》:“万餘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慟国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俘至 济南 ,闻父被俘,惊慟而卒。”
分類:震惊悲痛
《漢語大詞典》:酸凄(酸淒)
悲痛凄楚。 唐 元结 《贫妇词》:“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凄。” 清 刘光第 《美酒行》:“客言何乃苦,酸凄起肝肠。” 徐嘉 《书归玄恭〈万古愁〉后》诗:“风雨酸凄鬼神哭,付盲翁唱渔樵謳。”
分類:悲痛凄楚
《漢語大詞典》:痛酸
悲痛辛酸。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巧儿 ﹞想起旧日恩情,不觉痛酸。”《再生缘》第五三回:“粧一个悲声哽咽不能言……弄得那,忠孝王爷大痛酸。”
分類:悲痛辛酸
《國語辭典》:哽哽  拼音:gěng gěng
悲苦气结,语不成声的样子。《宋史。卷四六二。方技传下。钱乙传》:「士病欬,面青而光,气哽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