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痛绝(痛絶)
(1).彻底拒绝或戒绝。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徐州 使拜章,请为判官,授协律郎。 孝权 始不痛絶,詔下大悔,即诈称疾,不言三年。”如:励志痛绝恶习。
(2).悲痛到极点。《花月痕》第六回:“那壁厢人间痛絶,这壁厢仙家念热,两下里痴情恁奢!”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诗:“痛絶车书与形胜, 关 西还有几州存。” 清 王瑞兰 《〈湘烟小录〉题辞》:“不虞曇花现影,落叶归根,遽折连枝,使人痛絶。”
(3).痛恨到极点。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五:“夫西人之入 中国 ,前此三百年矣。三百年不骇诧以为奇,独 湘 军既兴,天地始从而痛絶之。”
《國語辭典》:哀恸(哀慟)  拼音:āi tòng
哀伤悲痛。《后汉书。卷二○。祭遵传》:「遵丧至河南县,诏遗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梁书。卷四七。孝行传。滕昙恭传》:「每至忌日,思慕不自堪,昼夜哀恸。」
《國語辭典》:哀戚  拼音:āi qī
悲伤、哀痛。《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三国演义》第四回:「居丧哀戚,言不以邪。」
《國語辭典》:悲悼  拼音:bēi dào
对死者的悲哀悼念。汉。蔡邕〈郭泰碑〉:「降年不永,民斯悲悼。」《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路看著水色山光,悲悼女儿,悽悽惶惶,一路来到苏州。」
《漢語大詞典》:悲涕
悲痛流泪。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帝从席前伏御牀,视太后镜奩中物,感动悲涕。”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遽闻哀讣,苦事苦事,同年中又失一相爱者,悲涕悲涕。”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王从事妻》:“﹝ 王从事 ﹞为 衢州 教授,赴 西安 宰宴集,羞鳖甚美,坐客皆大嚼, 王 食一臠,停箸悲涕。”
分類:悲痛流泪
《漢語大詞典》:余悲(餘悲)
悲伤无已;无尽的悲痛。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三:“亲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五:“ 马公 述 孔 业,託始有餘悲。” 郭沫若 《夏完淳》下:“此二书至今读之颇有余悲,且屡读不厌。”
《漢語大詞典》:沈痛
亦作“沉痛”。
(1).深切的悲痛。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眷言怀君子,沉痛结中肠。” 唐 柳宗元 《驳复雠议》:“礼之所谓讎者,盖以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顾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肠。”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二:“他眼睛里的怒火简直要喷射出来,他的心头充满沉痛、惋惜和悔恨。”
(2).深沉痛切;深刻。《花月痕》第五四回:“﹝ 痴珠 ﹞便自语道:‘写得沉痛如此,真好文章也。’” 聂绀弩 《〈聂绀弩杂文选〉序》:“这一反封建思想比 法国 十八世纪的反封建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彻底沉痛得多。” 秦牧 《中国红场的旗帜》:“‘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多么沉痛的控诉!”
《漢語大詞典》:摧裂
(1).极言悲痛。 汉 蔡琰 《悲愤诗》:“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父兄深怨,岂敢忘之,兴言及斯,不觉肝肠摧裂。” 清 姚际唐 《避氛后集·零丁洋》诗:“旬日之中两永诀,茫茫对此心摧裂。”
(2).崩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坂皆巨石,若为堡砦,摧裂无蹊径,捫萝以登。”
《漢語大詞典》:惨毒(慘毒)
(1).残忍狠毒。汉书·陈汤传:“ 郅支 单于 惨毒行於民,大恶通于天。”《水浒传》第一百回:“虽是 张雄 等恶贯满盈, 李俊 这条计策,也忒惨毒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戏珠:“奈何以循良之吏,罹此惨毒,天公之憒憒,不已多乎!”
(2).悲痛怨愤。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窃不愿於圣代有不蒙施之物。有不蒙施之物,必有惨毒之怀。”
《國語辭典》:沉痛  拼音:chén tòng
沉重悲痛。《文选。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眷言怀君子,沉痛结中肠。」
《國語辭典》:椎心  拼音:zhuī xīn
椎击胸口。形容极度的悲痛。如:「椎心刺骨」、「椎心之痛」。李陵 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國語辭典》:椎心泣血  拼音:zhuī xīn qì xiě
自捶胸脯,哭得眼中流出血来。形容哀痛到了极点。唐。李商隐 祭裴氏姊文:「不幸不佑,天实为之,椎心泣血,孰知所诉。」也作「泣血椎心」。
分類:悲痛
《漢語大詞典》:忧悲(憂悲)
忧愁悲痛。庄子·达生:“昔者有鸟止於 鲁 郊, 鲁君 説之,为具太牢以饗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淮南子·原道训》:“忧悲多恚,病乃成积。” 鲁迅 《坟·论睁了眼睛》:“仿佛亡国遭劫的事,反而给 中国 人发挥‘两间正气’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其至,不足忧悲似的。”
《國語辭典》:惨烈(慘烈)  拼音:cǎn liè
1.寒冷。《文选。张衡。西京赋》:「雨雪飘飘,冰霜惨烈。」
2.凄惨壮烈。如:「惨烈的牺牲」。
3.苛重。《抱朴子。外篇。君道》:「瞻藻丽之采粲,则虑赋敛之惨烈。」
《國語辭典》:鼻酸  拼音:bí suān
鼻子有酸酸的感觉。形容伤心难过。《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广陵思王荆》:「太后失职,别守北宫,及至年老,远斥居边,海内深痛,观者鼻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妈妈道:『女儿百年之后,自去张家坟里葬去。』说到这句,妈妈不觉的鼻酸起来。」
《漢語大詞典》:冤痛
(1).谓蒙受冤屈而悲愤沉痛。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何其冤痛相似而感动不同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孤魂冤痛,自诉於天耳。”
(2).指为他人感到冤屈悲痛。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黄初 三年,车驾至 宛 ,以市不丰乐,发怒收 俊 。尚书僕射 司马宣王 、常侍 王象 、 荀纬 请 俊 ,叩头流血,帝不许。 俊 曰:‘臣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余观 嵇中散 被譖就刑,冤痛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