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凄哀
凄切悲哀。 巴金 《春》二:“这愁容似乎使 淑英 的脸显得更美丽了。这种凄哀的美,在 淑英 的脸上 琴 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使她起了深的感动,她忽然想起了一个死去的人。” 潘漠华 《牧生和他的笛》:“在一个三月的傍晚,他正在家思念母亲时,却听见几声由外飘进来的杜鹃声,是那么的凄哀,将 牧生 非常地感动了。”
分類:凄切悲哀
《漢語大詞典》:阮籍途
喻指令人悲哀的末路。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茫然 阮籍 途,更洒 杨朱 泪。” 唐 贾至 《送王员外赴长沙》诗:“共叹 虞翻 狂,同悲 阮籍 途。”亦省作“ 阮途 ”。 唐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正哭 阮 途归未得,更闻 江 笔赴嘉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奚事哭泣 阮 途,而为乘槎驭骏者所窃笑哉?”
分類:指令悲哀
《漢語大詞典》:哀悃
指悲哀沉痛的情思。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居丧不作诗文:“偶作韵语,以抒哀悃。”
《漢語大詞典》:凄唳(淒唳)
见“ 悽戾 ”。
亦作“ 凄戾 ”。 形容声音凄切悲哀。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不闻以土木之崇高、虫鏤之刻画、金石之清音、丝竹之凄唳,以之为美。”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惟 刘琨 之作,善为凄戾之音,而出以清刚。”
亦作“ 凄戾 ”。 形容声音凄切悲哀。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瑶簧凄戾,羽磬玲瓏。幽人啸月,杂珮敲风。” 明 刘基 《钟山作》诗之十二:“槁叶含风弹夜絃,蟪蛄凄唳答寒蝉。” 清 金农 《碧澜堂寄王豫》诗:“此间丝竹声凄唳,善病 王郎 竟不来。”
《國語辭典》:捶胸  拼音:chuí xiōng
怒极或痛极时用手捶打自己的胸膛。如:「乍闻母亲去世噩耗,他捶胸大哭,不能自抑。」
《漢語大詞典》:愊臆
亦作“ 愊亿 ”。亦作“ 愊忆 ”。亦作“ 愊抑 ”。
(1).愤怒、悲伤、忧愁之气郁结胸中。《方言》第十三“臆,满也” 晋 郭璞 注:“愊臆,气满之也。”汉书·陈汤传:“﹝ 陈汤 ﹞策虑愊亿,义勇奋发。” 颜师古 注:“愊亿,愤怒之貌也。”后汉书·冯衍传下:“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紜。” 李贤 注:“愊忆,犹鬱结也。”《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望子旧车,览尔遗衣,愊抑失声,迸涕交挥。” 李周翰 注:“愊抑,哀愤也。”
(2).形容声音的悲哀。 明 张煌言 《闻孤鸟有作》诗:“孤鸟孤鸟声愊忆,风雨中宵我心惻。”
(3).忠诚。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 徐乐 、 严安 ,愊臆见收;有嘉 秀伯 ,良亦其儔。”
《漢語大詞典》:成踊
丧礼之一。哭者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哀。仪礼·士丧礼:“君哭,主人哭,拜稽顙,成踊出。”《公羊传·宣公十八年》:“哭君成踊。”
《漢語大詞典》:私戚
个人的悲哀,忧愁。南史·邓元起传论:“ 起 勤乃胥附,功惟闢土,劳之不图,祸机先陷。冠军之贬,於罚已轻, 梁 之政刑,於斯为失。私戚之端,自斯而启,年之不永,不亦宜乎!” 唐 韦应物 《赠别河南李功曹》诗:“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
《國語辭典》:哀愁  拼音:āi chóu
哀伤悲愁。如:「与其哀愁地面对人生,不如勇敢乐观地接受挑战。」
《漢語大詞典》:悲丧(悲喪)
悲哀丧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未几,闻玉葬香埋,懎然悲丧,恨不从丽人俱死。”
分類:悲哀丧气
《漢語大詞典》:酸哀
(1).悲哀,痛苦。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及 文姬 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
(2).谓酸痛无力。 宋 苏轼 《宿海会寺》诗:“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
《国语辞典》:悽婉  拼音:qī wǎn
悲哀而婉转。《新唐书。卷一二五。张说传》:「既谪岳州,而诗亦悽婉,人谓得江山助云。」也作「悽惋」。
分类:悲哀婉转
《漢語大詞典》:哭丧
有丧事时,吊祭的人和守灵的人大声号哭
悲哀的样子。例如:宝玉见他还是这样哭丧,便知他是为金钏儿的原故。——《红楼梦
《漢語大詞典》:哀哽
悲哀哽咽。南史·晋熙王昶传:“因把姬手南望慟哭,左右莫不哀哽。”
分類:悲哀哽咽
《國語辭典》:哭诉(哭訴)  拼音:kū sù
哭著诉说。《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那人来见天子,乃国戚董承也。帝哭诉前事。」《文明小史》第二回:「不料店小二因他父亲被打,奔到地保家中哭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