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酸然
悲泉
哀咽
悲绪
悽伤
思忧
慨伤
哀迷
哀恻
哀泣
悲荒
哀哭
悽怨
哀惧
哀惶
《漢語大詞典》:酸然
(1).小雨貌。 宋 刘弇 《走笔答郭子隆句稽》诗:“酸然梅雨天,烦襟斗湔浣。”
(2).凄然,悲伤。晋书·殷仲堪传:“﹝ 仲堪 ﹞将之任,又詔曰:‘卿去有日,使人酸然。’” 宋 陆游 《送子虡赴金坛丞》诗:“平生知几别,此别益酸然。”
《漢語大詞典》:悲泉
(1).古代传说中的水名。《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 悲泉 ,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 虞渊 ,是谓黄昏。”后因以指日落处。亦喻时光易逝。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市朝悽旧人,骤驥感 悲泉 。” 清 黄景仁 《杂咏》之八:“駸駸感骤驥,惻惻聆 悲泉 。”
(2).指流声使人悲伤的泉水。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严严苦雾,皎皎悲泉。” 唐 杜甫 《北征》诗:“慟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漢語大詞典》:哀咽
(1).悲伤哽咽。《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重惟痛恨,言增哀咽。” 唐 无名氏 《冥音录》:“﹝女﹞每至节朔,輒举觴酹地,哀咽流涕。”
(2).形容声音悲凉而滞涩。 明 李东阳 《捕鱼图歌》:“岸高罾小扳不足,渔歌哀咽愁人心。”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
《漢語大詞典》:悲绪(悲緒)
悲伤的心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长歌行》:“览物起悲绪,顾己识忧端。”周书·王褒传:“麋鹿为曹,更多悲绪。”
分類:悲伤心情
《国语辞典》:悽伤(悽伤)  拼音:qī shāng
悽凉悲伤。晋。陆机〈吊魏武帝文〉:「览遗籍以慷慨,献兹文而悽伤。」
《漢語大詞典》:思忧(思憂)
悲伤忧愁。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孔颖达 疏:“而民感之则悲思忧愁也。”
《漢語大詞典》:慨伤(慨傷)
感慨悲伤。 宋 范成大 《晁子西寄诗谢酒自言其家数有逝者词意悲甚次韵解之》:“我读 晁子 诗,十语九慨伤。” 明 刘基 《上陵》诗:“堂堂梓宫,在彼高冈,霜露是萃,能不慨伤。”
分類:感慨悲伤
《漢語大詞典》:哀迷
悲伤迷惘。《晋书·惠帝纪》:“昧於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乃者哀迷之际,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犹欲长奉先皇之制,是以有 永熙 之号。”
分類:悲伤迷惘
《漢語大詞典》:哀恻(哀惻)
悲伤怜悯。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大将军掾燉煌宣度》:“论者既不匡纠,而云观过知仁,谓心之哀惻,终始一者也。” 清 顾炎武 《十二月十九日奉先妣藳葬》诗:“悲风下高原,父老为哀惻。”
分類:悲伤怜悯
《國語辭典》:哀泣  拼音:āi qì
悲伤哭泣。《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汉道未纯,贾生哀泣。」
分類:悲伤哭泣
《漢語大詞典》:悲荒
悲伤恍惚。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但有苴絰未几,悲荒遽輟,如谓本无戚容,则未之有也。”
分類:悲伤恍惚
《漢語大詞典》:哀哭
悲伤地哭泣;痛哭。列子·汤问:“ 韩娥 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泪相对。”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於哀哭时,此乐还在否?”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旁人以为他是哀哭死者,实在他是哭他的失去了的相好。”
《国语辞典》:悽怨  拼音:qī yuàn
悲伤哀怨。南朝宋。鲍照〈采菱歌〉七首之三:「睽阔逢暄新,悽怨值妍华。」宋。贺铸〈罗敷歌。东亭南馆逢迎地〉词:「悽怨临分,四叠阳关忍泪闻。」
《漢語大詞典》:哀惧(哀懼)
悲伤恐惧。史记·梁孝王世家:“ 景帝 哀惧,不知所为。” 唐 牛僧孺 《郭元振》:“今父母弃之就死,惴惴哀惧。” 清 王拯元 《嬃碪课诵图序》:“ 拯 哀惧,泣告姊,后无復为此言。”
分類:悲伤恐惧
《漢語大詞典》:哀惶
悲伤惶恐。南史·谢述传:“ 景仁 肥壮,买材数具皆不合用, 述 哀惶,亲选廼获焉。”《隋书·炀帝纪下》:“百姓愁苦,爰谁适从?境内哀惶,不胜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