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摧毁
增欷
余悲
增伤
悲泪
怨思
阴惨
恓惶
哀恳
哀诉
悽惨
酸泪
衋然
大恸
悲怨
《國語辭典》:摧毁(摧毀)  拼音:cuī huǐ
摧折毁坏。《周书。卷三一。韦孝宽传》:「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宋。苏轼〈与胡郎仁脩〉三首之一:「比日攀号愈远,摧毁何及。」
《漢語大詞典》:增欷
更加悲伤。《楚辞·九辩》:“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舒息悒而增欹兮,踪履起而彷徨。” 晋 潘岳 《杨荆州诔》:“赴者同哀,路人增欷。”
分類:更加悲伤
《漢語大詞典》:余悲(餘悲)
悲伤无已;无尽的悲痛。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三:“亲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五:“ 马公 述 孔 业,託始有餘悲。” 郭沫若 《夏完淳》下:“此二书至今读之颇有余悲,且屡读不厌。”
《漢語大詞典》:增伤(增傷)
更加悲伤。《楚辞·九章·抽思》:“心鬱鬱之忧思兮,独永嘆乎增伤。” 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 荆 之折盘。”后汉书·冯衍传下:“风波飘其并兴兮,情惆悵而增伤。”
分類:更加悲伤
《漢語大詞典》:悲泪(悲淚)
(1).悲伤的眼泪。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宋 陈亮 《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每念及此,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髮上衝冠,或拊掌大笑。”
(2).犹悲泣。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铭》:“赤虵悲泪,白虎哀鸣。”
《國語辭典》:怨思  拼音:yuàn sī
伤痛而怀思恋之情。《文选。班固。两都赋序》:「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
《漢語大詞典》:阴惨(陰慘)
(1).语本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薛综 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后因以“阴惨”指人悲伤的感情。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欢离,品物恒性。”
(2).指秋冬节序。 唐 白居易 《岁晚旅望》诗:“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参见“ 阴阳惨舒 ”。
(3).暗淡凄惨。 茅盾 《子夜》七:“电灯的黄光落到她那个穿了深蓝色绸旗袍的颀长身体上,也显得阴惨沉闷。”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而更重要的是--我的这些邻居们莫不各自守着一份阴惨奇异的生活。” 许杰 《旅途小记》:“只因我有那大串的人生旅行,我才在今天晚上,和这一间阴惨颓败的古屋,交叉相遇。”
(4).阴森貎。《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只见树木阴惨,境界荒凉。”
《漢語大詞典》:阴阳惨舒(陰陽慘舒)
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语本 汉 张衡 《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视阴阳惨舒之节,取震虩泽濡之象。知天而不泥於神怪,知人而不遗於委琐。”
《國語辭典》:恓惶  拼音:xī huáng
惊恐烦恼的样子。唐。韦应物 简卢陟诗:「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前去路途尽是虎狼蛇兔之处,逢人不语,万种恓惶。」
《國語辭典》:哀恳(哀懇)  拼音:āi kěn
1.悲苦乞求。如:「哀恳垂怜」、「哀恳恩准」。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六。姑妄听之二》:「料女甫下,必有几凳在墙下,伸足试踏,乃踏空堕溷中,女父兄闻声趋视,大受箠楚,众为哀恳乃免。」
2.哀伤恳切。《明史。卷一二三。方国珍列传》:「今者穷蹙无聊,情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聊斋志异。卷二。胡四姐》:「生惶恐自投,情词哀恳。」
分類:悲伤恳切
《國語辭典》:哀诉(哀訴)  拼音:āi sù
哀伤的哭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丧哭,时有哀诉之言耳。」唐。杜甫〈瘦马行〉:「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分類:悲伤诉说
《国语辞典》:悽惨(悽惨)  拼音:qī cǎn
悲伤惨痛。唐。武元衡〈同洛阳诸公饯卢起居〉诗:「萧条寒日晏,悽惨别魂惊。」《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听他言词中间,带些悽惨。」
《漢語大詞典》:酸泪(酸淚)
悲伤的眼泪。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寄梁汾》词:“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重回首,莫弹酸泪。” 冰心 《寄小读者》三:“他酸泪盈眸,远远的站着。”
分類:悲伤眼泪
《漢語大詞典》:衋然
悲伤痛惜貌。《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 孔 传:“民无不衋然痛伤其心。”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清 龚自珍 《说月晷》:“予乃衋然於不艺不学,忝为士大夫老。”
《国语辞典》:大恸(大恸)  拼音:dà tòng
因过度悲伤而哭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那女子把别后事情,及下汴寻生,盘缠尽了,失身为娼始末根缘,说了一遍,不觉大恸。」
《漢語大詞典》:悲怨
悲伤怨恨。孔丛子·杂训:“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振困匱。无令人有悲怨,而后世有闻见,抑亦可乎?”后汉书·南匈奴传:“ 昭君 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其诗无凄凉悲怨之词,皆艳丽欢愉之语。”《西游补》第五回:“我是一片深情,指望鸳鸯无底,见他两个把我做阁板上货,我那得不生悲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