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悲嚎
疑怆
悲憾
惨肃
惨悸
惨惶
哀籥
哀默
懊伤
耿怆
鲠裂
怆恤
怆惋
触痛
离怆
《国语辞典》:悲嚎  拼音:bēi háo
悲伤的痛哭。《红楼梦》第一三回:「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莫不悲嚎痛哭者」。也作「悲号」。
分类:悲伤痛哭
《漢語大詞典》:疑怆(疑愴)
疑虑悲伤。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公避兵》:“相公不须疑愴。却不道十二 巫峯 梦断 襄王 。”
分類:疑虑悲伤
《漢語大詞典》:悲憾
悲伤怨恨。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西骨 秦 气,悲憾如懟;北质 燕 声,酸极无已。”《诗刊》1978年第3期:“耳闻哀音却又不相信,心中不敢想却又泪落成行……是极度悲憾而又极其思念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漢語大詞典》:惨肃(慘肅)
悲伤而肃穆。 明 王逢 《三贞篇寄纳麟哈剌参政幕下僚友》诗:“母子泣相誓,寧死不汝辱。春辉黯门楣,寒日照鬼録。皇天实鉴临,家庙为惨肃。” 冰心 《南归》:“父亲眉头一皱,那惨肃的神宇,使我起栗。”
分類:悲伤肃穆
《漢語大詞典》:惨悸(慘悸)
悲伤害怕。《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合不以得,违不以失;得不克詘,失不惨悸。”新唐书·藩镇传·刘怦:“晚年益惨悸,请剔髮,衣浮屠服,欲祓除之。”
《漢語大詞典》:惨惶(慘惶)
悲伤惊恐。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今又见他如此举动,满面惨惶,更加不忍。”
分類:悲伤惊恐
《漢語大詞典》:哀籥
指悲伤的乐声。籥,古管乐器。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忆 崑园 之悲调,慨伶伦之哀籥。”
《漢語大詞典》:哀默
悲伤沉默。 茅盾 《一个女性》七:“雪是无声地飞舞,室中的两个老妇人是哀默地垂泪。” 杨朔 《月黑夜》:“全场的人都哀默着,说不出话。”
分類:悲伤沉默
《漢語大詞典》:懊伤(懊傷)
懊恼悲伤。 柔石 《人鬼和他妻的故事》十:“ 天赐 又看一看正在窗边痛苦的她,同时流了几滴泪,叹了一声,仍然懊伤地出走了。”
分類:懊恼悲伤
《漢語大詞典》:耿怆(耿愴)
悲伤,凄怆。 宋 秦观 《答丁彦良书》:“窃味诗之大意,率多辛酸耿愴之旨。”
分類:悲伤凄怆
《漢語大詞典》:鲠裂(鯁裂)
哽咽悲伤,心肝摧裂。梁书·王僧辩传:“西寇承间,復相掩袭, 梁主 不能固守 江陵 ,殞身宗祏,王师未及,便已降败,士民小大,皆毕寇虏,乃眷南顾,愤嘆盈怀。卿臣子之情,念当鯁裂。”
《漢語大詞典》:怆恤(愴恤)
悲伤忧虑。诗话总龟卷三七引 宋 文莹 《湘山野录》:“既而 曙 果以愴恤不终塲。”
《漢語大詞典》:怆惋(愴惋)
悲伤怨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忽 小谢 至,愴惋欲絶。”
《国语辞典》:触痛(触痛)  拼音:chù tòng
因感触而产生痛苦。多指想到悲伤的事而心痛。如:「这张昏黄的照片触痛了他埋在心中的悲怆。」《歧路灯》第一四回:「但程嵩淑说诸公俱在,谭孝移已作古人这句话,却触痛了王中心事,泪盈眼眶,不敢抬头。」
《漢語大詞典》:离怆(離愴)
因别离而悲伤。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序:“其餘道途所慎,离愴之怀,尽之二百言矣。”
分類:别离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