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踏绳(踏繩)  拼音:tà shéng
走绳索。即今所见的走纲丝。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角抵万夫、跳剑、寻橦、蹴球、踏绳,舞于竿颠者、索气沮色,逡巡不敢入。」
《國語辭典》:悠荡(悠蕩)  拼音:yōu dàng
悬空摆动。如:「纸鸢随风飘扬悠荡,煞是好看。」
分類:悬空摆动
《漢語大詞典》:悬绕(懸繞)
悬空缭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其前则旋崖层叠,路宛转循之,就崖成臺,倚树为磴,山光悬绕,真如躡 鷲岭 而上也。”
分類:悬空缭绕
《漢語大詞典》:悬手(懸手)
写字时手腕悬空,不着几案。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 苏 黄 两公皆喜书,不能悬手…… 苏公 论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参见“ 悬腕 ”。
《國語辭典》:悬腕(懸腕)  拼音:xuán wàn
写字时腕部到肘全部悬空,不接触桌面。也称为「悬肘」。
《漢語大詞典》:走绳(走繩)
杂技节目之一。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来回走动,并表演各种动作。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至於舞竿走绳,特其平平者耳。”《孽海花》第六回:“ 江知县 道:‘是一班 粤 西来的跑马卖解的,里头有两个 云南 的 苗 女,走绳的技术,非常高妙,能在绳上腾踏纵跳,演出各种把戏。’”参见“ 走索 ”。
《國語辭典》:走索  拼音:zǒu suǒ
一种古代的杂戏。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行走,并表演各种动作。《文选。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也称为「走绳索」。
《漢語大詞典》:走竿
古代百戏之一。演员行走在悬空的竹竿上,并表演各种动作。 明 袁宏道 《识雪照澄卷末》:“ 坡公 作文如舞女走竿,如市儿弄丸,横心所出,腕无不受者。”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近来行绳走竿,多出女子小人之戏,而武弁之中,未之有闻。”
《国语辞典》:提腕  拼音:tí wàn
书法的执笔方式。肘关节贴住桌面,而腕部悬空提起书写。
《漢語大詞典》:悠摆(悠擺)
悬空摆动。 李钦 《姐姐》第三景:“他双手抱住小弟弟,用脚尖一踮,又悠摆回来;但他却不肯落地,又悠摆回去了,并发出咯咯的笑声,故意逗耍着 小玲子 。”
《國語辭典》:鹞子翻身(鷂子翻身)  拼音:yào zi fān shēn
一种武技姿势。轻捷如雕鸟的腾跃翻旋。《荡寇志》第六回:「丽卿得了势子,趁分际一个鹞子翻身,捲进中三路。」
《漢語大詞典》:躧绳(躧繩)
杂技名。在悬空的长绳上行走。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舞索序》:“﹝舞索﹞俗名躧绳。施横绳半空,妇上履之如平地,甚危也。”
《漢語大詞典》:虹蜺阁(虹蜺閣)
悬空的复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建春门:“泉西有 华林园 , 高祖 以泉在园东,因名 苍龙海 …… 世宗 在海内作 蓬莱山 ,山上有 僊人馆 ,上有 钓臺殿 ,并作虹蜺阁,乘虚来往。”
分類:悬空复道
《漢語大詞典》:虹霓阁
1.悬空的复道。
分類:悬空复道
《漢語大詞典》:踩钢索(踩鋼索)
杂技名。走钢丝。演员在悬空的钢丝上来回走动,并表演各种动作。 秦牧 《长街灯语·看马戏》:“我们决不能让猪去踩钢索,因为笨头笨脑,肥胖颟顸的猪是没法踩钢索的。”
《國語辭典》:踩软索(踩軟索)  拼音:cǎi ruǎn suǒ
以绳索系于两定点而中间悬空,使表演者行走其上而不坠的技艺。即今马戏团中走钢丝的表演。如:「他踩软索的绝技吸引著全场观众,令人叹为观止。」
《漢語大詞典》:打提溜
亦作“ 打滴溜 ”。 方言。谓人或物因悬空挂起而晃动。《醒世姻缘传》第九回:“我开了门,一像个媳妇子扳着咱那门桄打滴溜哩!”《中国歌谣资料·褡连儿搭》:“麦子磨成面,芝麻磨成油,黄瓜上了架,茄子打提溜。”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我直长直长也长不大!志愿军爷爷告诉我说,大年五更捽着门栓打提溜,就拔高了。”
分類:悬空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