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悦目
相悦
悦心
容悦
悦怿
悦人
喜悦
欣悦
悦耳
悦也
悦性
娱悦
悦我
和悦
悦随
《國語辭典》:悦目(悅目)  拼音:yuè mù
愉悦眼目,使人感到欢喜。如:「赏心悦目」。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唐语林。卷三。识鉴》:「图画尚可悦目,何况亲观。」
《漢語大詞典》:相悦
见“ 相説 ”。
分類:相悦
《漢語大詞典》:相说(相説)
亦作“相悦”。 彼此和睦、亲爱。《穀梁传·僖公元年》:“吾二人不相説,士卒何罪?”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説,则反唇而相稽。” 颜师古 注:“説音悦。”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周公 上圣, 召公 大贤,犹不相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二妇云:‘少年初不相识,亦未相悦。’”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这时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便又流行起来,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
亦作“相悦”。 佛教语。谓脱离自性、本体而说法。《坛经·顿渐品》:“吾所説法,不离自性。离体説法,名为相説,自性常迷。”
《國語辭典》:悦心(悅心)  拼音:yuè xīn
使心情快慰、愉悦。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嗜欲好恶者,所以悦心也。」也称为「悦情」。
《國語辭典》:容悦(容悅)  拼音:róng yuè
曲意逢迎以取媚于人。《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是非不谏,则容悦也。」唐。韩愈〈为河南令上留守郑相公启〉:「以为事大君子当以道,不宜苟且求容悦。」
《國語辭典》:悦怿(悅懌)  拼音:yuè yì
喜悦、愉快。汉。王充《论衡。验符》:「皇帝悦怿,赐钱衣食。」唐。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听子话此邦,令我心悦怿。」
《國語辭典》:悦人(悅人)  拼音:yuè rén
1.取悦他人。《旧唐书。卷一五八。列传。韦贯之》:「性沉厚寡言,与人交,终岁无款曲,未曾伪词以悦人。」
2.令人愉悦舒畅。如:「贝多芬虽然晚年失聪,但一辈子却创作了许多悦人的乐曲。」清。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徽调戏》:「是调聆音易解,高朗悦人,都人嗜者日多。」
分類:悦人
《國語辭典》:喜悦(喜悅)  拼音:xǐ yuè
高兴。《吴子。图国》:「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悦,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三国演义》第五二回:「零陵一郡居民,尽皆喜悦。」
《國語辭典》:欣悦(欣悅)  拼音:xīn yuè
欢欣喜悦。汉。刘向《列女传。卷五。鲁秋洁妇》:「子束发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欣悦驰骤,扬尘疾至。」南朝梁。武帝〈幸阿育王寺赦诏〉:「耆年童齿,莫不欣悦。」
分類:欣悦喜悦
《國語辭典》:悦耳(悅耳)  拼音:yuè ěr
言语或声音美好动听,使人感到愉悦。《文选。枚乘。七发》:「练色娱目,流声悦耳。」《旧唐书。卷七一。魏徵传》:「杜悦耳之邪说,听苦口之忠言。」
《骈字类编》:悦也(悦也)
易兑悦也
《骈字类编》:悦性(悦性)
隋书徐则传晋王广与书云先生履德养空宗元齐物深明义味晓达法门悦性冲元怡神虚白
《國語辭典》:娱悦(娛悅)  拼音:yú yuè
使他人或自己欢喜、愉快。《旧唐书。卷七五。孙伏伽传》:「臣窃闻陛下犹自走马射帖,娱悦近臣,此乃无禁乘危,窃为陛下有所不取也。」宋。苏轼 墨君堂记:「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
《骈字类编》:悦我(悦我)
宋 张耒 出山 青山如君子,悦我非姿媚。
《國語辭典》:和悦(和悅)  拼音:hé yuè
温和喜悦。《红楼梦》第六八回:「众人见他标致和悦,无不称扬。」
《漢語大詞典》:悦随(悦隨)
乐于随从。 唐 刘禹锡 《贺赦》:“大赦天下者,雷雨作解,人神悦随,泽及八荒。” 宋 王禹偁 《昆山新修文宣王庙记》:“公乃出俸金以营之,同僚悦随,羣吏弗违。”
分類: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