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悟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有顿悟渐悟之二类:顿悟者,自无始以来第八阿赖耶识之所,唯有菩萨之无漏种子,其人经声缘二乘之行,直入菩萨之行位者,亦名直往之菩萨,渐悟者,由无始以来第八阿赖耶识之所,有三乘之无漏种子,必由浅入深故,先经二乘之果,后回心入菩萨之行位者,亦名回入之菩萨。见百法问答钞六。
【佛学常见辞汇】
顿悟和渐悟。顿悟是顿时就能开悟;渐悟是逐渐才能觉悟。
八门二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门两益也。
了悟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家以明心见性为了悟。传法正宗记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
【佛学常见辞汇】
已经醒悟。
大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破无始之迷妄,开真实之知见者。观无量寿经曰:「廓然大悟,得无生忍。」
迷悟不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悟之相虽异,其实性则一也,如清浊虽异,水性则一。往生舍因曰:「心性一味迷悟不二。」
心悟转法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心迷法华转)
示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开示教法使之觉悟也。法华经序品曰:「唯以佛智见,开悟众生。」
玄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玄妙之悟也。楞严经曰:「于精明中,玄悟精理,得大随顺。」孙绰文曰:「见机而作,超然玄悟。」三论大义钞一曰:「玄悟之俦,忘指足月。」
回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回迷而悟真也。三论大义钞一曰:「回悟之宾。」
自然悟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依本觉内熏,有不依他教,自然开悟者,是名自然悟道。依此理而成最初一佛无师之义也。
自觉悟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觉之心也。心地观经发菩提心品曰:「自觉悟心能发菩提,此觉悟心无有二相。自觉悟心有四相,云何为四?谓诸凡夫二种心:一者眼识乃至意识同缘自境名自悟心,二者离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缘境名自悟心。如是二心能发菩提。诸佛菩萨有二种心:一者观真实理智,二者观一切境智。」是凡夫之自悟心约于识,贤圣之自悟心约于智,而识中如次第为五同缘意识与独头意识之二,智中如次第为如理智如量智之二也。
妙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殊妙之觉悟。唐华严经十二曰:「妙悟皆满,二行永断。」涅槃无名论曰:「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
韦提得悟
【佛学大辞典】
(故事)韦提希闻观经之说法而开悟无生法忍也。观无量寿经曰:「说此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廓然大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
迷悟一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无自性,无自性故为空,既无迷,何有悟,迷空也?悟亦空也,空体一,谓之一如,是为空宗之义。又迷如冰,悟如水,迷悟同体,谓之一如,是为性宗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1。迷与悟都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大家空的体性一样,故谓一如,这是空宗所显的意义。2。迷如冰,悟如水,迷悟同属一体,叫做一如,这是性宗所显的意义。
迷悟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与悟之因果也。就四谛之法而言,迷妄之因为集谛,其果则苦谛也。證悟之因为道谛,其果则灭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迷与悟的因果。以四谛来说,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證悟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