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悛容  拼音:quān róng
有悔过的意态。《左传。襄公七年》:「孙子无辞,亦无悛容。」
分類:悔改表情
《漢語大詞典》:悛志
悔改之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子家 弗听,亦无悛志。” 杜预 注:“悛,改寤也。” 杨伯峻 注:“句谓无悔改之意。”
分類:悔改
《漢語大詞典》:造恶不悛(造惡不悛)
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 宣公 造恶不悛,而流毒於其国若是哉!”
《國語辭典》:长恶不悛(長惡不悛)  拼音:cháng è bù quān
长期为非作歹,不肯悔改。《晋书。卷八五。刘毅传》:「而长恶不悛,志为奸宄,陵上虐下,纵逸无度。」《旧唐书。卷一一八。元载等传。史臣曰》:「众怒难犯,长恶不悛,家亡而诛及妻儿,身死而殃及祖祢。」
《國語辭典》:为恶不悛(為惡不悛)  拼音:wéi è bù quān
悛,改过。为恶不悛指宁愿为非作歹,不肯改过。《魏书。卷五四。高闾传》:「蠕蠕子孙,袭其凶业,频为寇扰,为恶不悛。」晋。干宝《搜神记》卷七:「而贾后为恶不悛,故钟出涕,犹伤之也。」
《國語辭典》:洗心革面  拼音:xǐ xīn gé miàn
除去邪思杂念,改变旧日面目。比喻澈底悔悟,改过自新。《抱朴子。外篇。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朝有德让之群后,野无犯礼之轨躅。」也作「革面洗心」、「洗面革心」。
分類:彻底悔改
《國語辭典》:洗心自新  拼音:xǐ xīn zì xīn
摒除杂念,改过自新。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三。神仙可学论》:「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虽失之于壮齿,冀收之于晚节。」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三。谢花六》:「其党康花七者,家已丰馀,欲洗心自新,佯为出探官军,密以告尉。」
《国语辞典》:怙恶不改(怙恶不改)  拼音:hù è bù gǎi
有过恶而不肯悔改。《封神演义》第八二回:「岂得怙恶不改,又率领群仙布此恶阵?」也作「怙恶不悛」。
《国语辞典》:怀恶不悛(怀恶不悛)  拼音:huái è bù quān
悛,改过。怀恶不悛指心怀奸恶,不知悔改。《周书。卷六。武帝纪下》:「而彼怀恶不悛,寻事侵轶,背言负信,窃邑藏奸。」
《国语辞典》:一错再错(一错再错)  拼音:yī cuò zài cuò
不知悔改,屡犯过失。如:「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切记不要一错再错。」
《国语辞典》:幡然悔悟  拼音:fān rán huǐ wù
澈底的悔改、醒悟。如:「大家对他幡然悔悟的作为,甚感惊讶。」
《國語辭典》:革面洗心  拼音:gé miàn xǐ xīn
比喻澈底悔悟,重新作人。参见「洗心革面」条。如:「他决定革面洗心,做个脚踏实地的人。」
分類:彻底悔改
《國語辭典》:翻然悔悟  拼音:fān rán huǐ wù
很快醒悟过来。《明史。卷二二六。海瑞传》:「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
《漢語大詞典》:怙终不悛(怙終不悛)
有所恃而终不悔改。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孔 传:“怙姦自终,当刑杀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捨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水浒传》第九七回:“如将士怙终不悛,尔等军民……速当兴举大义。”清史稿·圣祖纪二:“朕曾敕责 第巴 具奏认罪,若怙终不悛,朕不轻恕也。”亦作“ 怙终不悔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中丞 李定 言:知 湖州 苏軾 ……怙终不悔,狂悖之语日闻。”
分類:不悔悔改
《國語辭典》:悔过书(悔過書)  拼音:huǐ guò shū
记载悔改过失的文字,以表示改过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