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恼意(惱意)
恼怒的神色。红楼梦第四六回:“ 平儿 见 鸳鸯 满脸恼意,自悔失言。”
分類:恼怒神色
《國語辭典》:沸然  拼音:fèi rán
翻滚激荡的样子。《红楼梦》第三四回:「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
《漢語大詞典》:忧愠(憂愠)
忧郁恼怒。汉书·谷永传:“慰释皇太后之忧愠,解谢上帝之谴怒。” 唐 杜牧 《雪中书怀》诗:“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 宋 苏轼 《人日猎城南得鸟字》诗:“儿童笑使君,忧愠长悄悄。”
分類:忧郁恼怒
《國語辭典》:激恼(激惱)  拼音:jī nǎo
1.刺激恼怒他人。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也不知是谁人激恼那天公,著俺庄家每受的来苦。」《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又怕一下子把你激恼了,打断了话头儿,所以才商量著不等你番,我就先番,好压下你的气去。」
2.因受刺激而发怒。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二折:「可知道你亲爷气成病,连著我也激恼的这心头怒转增。」
3.劳烦。《水浒传》第一五回:「倒来相扰,多激恼你们。」
《漢語大詞典》:触恼(觸惱)
惹怒,触犯使之恼怒。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赵昂 ﹞故意将言语触恼 皮氏 , 皮氏 怨恨不絶於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太守只这一出,被他惊坏,又恐怕因此惹恼了他,连自己身子立不勾。却又不见得 李参军 触恼他一些处,正是不知一个头脑。”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慢説媳妇受些冤枉谈论,便触恼了姐姐,随姐姐怎样,媳妇也甘心情愿。”
分類:触犯恼怒
《國語辭典》:气恼(氣惱)  拼音:qì nǎo
气忿、恼怒。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八出:「当时我老汉动了一番气恼。」《红楼梦》第六一回:「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著的。」
《漢語大詞典》:讪筋(訕筋)
见“ 訕筋 ”。
亦作“ 訕觔 ”。 因羞惭或恼怒而脸红筋胀。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訕筋,发村,使狠,甚的是软欵温存。” 王季思 注:“訕筋,犹云訕脸,即红面孔意。”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一折:“俺娘自做师婆自跳神,一会家难禁努目訕筋。”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诡媒求配》:“訕觔,发村,使狠,甚的个善温存。”
《漢語大詞典》:厌恼(厭惱)
厌烦恼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汪士秀:“白衣人嗔其语戏,怒曰:‘都方厌恼,老奴何得作懽?’”
《國語辭典》:发狠(發狠)  拼音:fā hěn
1.痛下决心。《红楼梦》第四八回:「天天又说我不知世事,这个也不知,那个也不学;如今我发狠把那些没要紧的都断了。」
2.横了心,发个狠劲。《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却说文若虚见众人不去,偏要发个狠,扳藤附葛,直走到岛上绝顶。」
3.恼怒动气。《西游记》第三六回:「这大圣正在前边发狠,捣叉子乱说。」《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贾子猷想来想去,一无他法。忽然发狠道:『两只脚生在我腿上,我要走就走,我要住就住。』」
《漢語大詞典》:嫉怒
谓因嫉恨而恼怒。 唐 沈亚之 《上九江郑使君书》:“然 乔 ( 乔知之 )死於谗, 陈 ( 陈子昂 )死於枉,皆由 武三思 嫉怒於一时之情,致力尅害。” 宋 陆游 《寄黄龙升老》诗:“痴人不解公游嬉,嫉怒欲碎门前碑。”
分類:嫉恨恼怒
《漢語大詞典》:愧怒
羞愧恼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生入,执子壻礼,伏拜甚恭。公愧怒,疑生儇薄。”
分類:羞愧恼怒
《漢語大詞典》:愧艴
羞惭恼怒。新唐书·李景让传:“ 景让 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 西川 节度使。”
分類:羞惭恼怒
《漢語大詞典》:躁恼(躁惱)
烦躁恼怒。 吴组缃 《山洪》二二:“ 三官 向黑呢帽下面狠狠盯了几眼,心里躁恼得像着了火。”
分類:烦躁恼怒
《國語辭典》:愠恚(慍恚)  拼音:yùn huì
恨怒。汉。王充《论衡。寒温篇》:「怒者愠恚,愠恚诛杀,阴道肃杀;阴气寒,故寒气应之。」
分類:怨恨恼怒
《國語辭典》:愠怼(慍懟)  拼音:yùn duì
怨怒。《资治通鉴。卷一○八。晋纪三十。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乙亥,立妃段氏为皇后,策为皇太子,会、盛皆进爵为王。策年十一,素憃弱,会闻之,心愠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