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恪守  拼音:kè shǒu
恭敬谨慎的遵守。《福惠全书。卷一八。刑名部。土番点卯》:「尔等俱宜恪守吾言,以无负本县生全保护至意。」《文明小史》第七回:「小道今年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一向恪守清规,不敢乱走一步。」
《国语辞典》:恪守成式  拼音:kè shǒu chéng shì
谨守前人订定的规章。《清史稿。卷二二一。诸王传。端慧太子永琏传》:「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也作「恪守成宪」。
《国语辞典》:恪守成宪(恪守成宪)  拼音:kè shǒu chéng xiàn
恭敬谨慎的遵循既有的法令。《元史。卷一三○。完泽传》:「元贞以来,朝廷恪守成宪,诏书屡下,散财发粟,不惜钜万。」也作「恪守成式」。
《國語辭典》:矜持  拼音:jīn chí
谨慎言行,拘谨而不自然。《晋书。卷八○。王羲之传》:「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南朝宋。鲍照〈答客〉诗:「爱赏好遍越,放纵少矜持。」
《漢語大詞典》:允蹈
恪守;遵循。陈书·王冲王通等传赞:“ 王冲 、 王通 竝以贵游早升清贯,而允蹈礼节,篤诚奉上,斯为美焉。”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爰集大成,千古允蹈。”
分類:恪守遵循
《漢語大詞典》:循守
恪守;遵守。汉书·货殖传·宣曲任氏:“然常循守事业,积累赢利,渐有所起。”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事虽漫汗麄梗,经 建翁 手,必有条流秩序,循可循守也。” 明 归有光 马政志:“京东京西保马期限极宽,有司不务循守,遂致烦扰。” 李大钊 《孔子与宪法》:“即此小部分之人,将欲遵此条文,亦苦于无确切之域以资循守。”
分類:恪守遵守
《國語辭典》:规矩(規矩)  拼音:guī jǔ
1.画圆画方的工具。唐。柳宗元〈梓人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断之器。」
2.法度、礼法。《红楼梦》第七回:「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3.行为端正老实。如:「他向来规矩,做事靠得住。」
4.照例。《红楼梦》第三八回:「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
5.调教。如:「我若不严格点,那能够规矩出个好学生?」
《國語辭典》:义士(義士)  拼音:yì shì
1.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倏降忽叛,变诈多端,百姓为之离心,义士为之切齿。」
2.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宋太宗时为避御名,改称为「信士」。《通俗编。释道》引《金石文字记》:「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漢語大詞典》:守正
(1).恪守正道。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唐 皮日休 《鄙孝议下》:“有守正者,虽大孝不録;为非者,虽小道必旌。则圣人之制,后何法焉?” 宋 曾巩 《责帅制》:“有苟简姑息之心,无守正奉公之谊,閫外之事朕孰赖哉!” 清 龙启瑞 《陈平周勃论》:“ 高帝 之与 吕氏 论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岂不阴识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2).指防守城门的官员。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贼﹞突至城下急攻西南二门,箭集城垛如飞蝗。公与东门守正户部主事 耿应昌 、南门守正廩员 卢尔惇 、巡简司 郭上学 砲矢并发。”
《漢語大詞典》:守文
(1).本谓遵循 文王 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公羊传·文公九年》:“继 文王 之体,守 文王 之法度。”史记·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也。” 司马贞 索隐:“守文犹守法也,谓非受命创制之君,但守先帝法度为之主耳。” 晋 陆机 《辩亡论》上:“虔修遗宪,政无大闕,守文之良主也。”新唐书·姚崇宋璟传赞:“故 唐 史臣称 崇 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 璟 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始,此所以佐 唐 使中兴也。” 宋 王安石 《委任》:“当是时,守文之盛者,二君( 汉文帝 、 汉武帝 )而已。” 清 姚鼐 《雄县咏周世宗》诗:“王朝庶见真英武,再世何难嗣守文。”
(2).墨守旧说;恪守成规。后汉书·张纯曹褒等传论:“ 汉 兴,诸儒颇修蓺文;及 东京 ,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坛,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説,章句多者或乃百餘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迄至 正始 ,务欲守文, 何晏 之徒,始盛玄论。” 章炳麟 《訄书·学变》:“盖 吴 士未遭禪让,无所忿恚,故多守文。及其惑于仙道,根诸天性,亦视愤世长往者为甚也。”
《國語辭典》:戒行  拼音:jiè xíng
佛教用语。指随顺戒体,在身、语、意三方面都能遵守戒律的行为。《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一中》:「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唐。李邕〈大照禅师塔铭〉:「心源久寂,戒行弥高。」
《國語辭典》:行业(行業)  拼音:xíng yè
修行、道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以僧尼行业多不精纯为奸慝也。」
《國語辭典》:戒行  拼音:jiè xíng
佛教用语。指随顺戒体,在身、语、意三方面都能遵守戒律的行为。《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一中》:「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唐。李邕〈大照禅师塔铭〉:「心源久寂,戒行弥高。」
《漢語大詞典》:博约(博約)
(1).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 明 沈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
(2).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 博文约礼 ”。
《國語辭典》:博文约礼(博文約禮)  拼音:bó wén yuē lǐ
广博的研习典籍,并依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语本《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國語辭典》:死义(死義)  拼音:sǐ yì
为守节义而死。《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分類:恪守大义
《國語辭典》:退守  拼音:tuì shǒu
退而坚守。《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日之事,不利进攻,只宜退守。」《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进谒嘉谋,退守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