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恩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于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者,皆为利益众生也,是名难行苦行恩。三、一向为他恩,如来积劫修诸功德,不顾身命,但为度脱一切众生,未会一念为自己也。是名一向为他恩。四、垂形六道恩,如来化身之形。垂于天人修罗等六道中。救济众苦。使得安乐。是名垂形六道恩。五、随逐众生恩,如来见诸众生无有出离生死之心,而长劫不舍,故运平等之大悲,使众生离苦得乐,是名随逐众生恩。六、大悲深重恩,如来见诸众生造恶如割支体,心生痛切,不能自安。复见众生堕于三恶道,受种种之苦,心大忧恼,即起大悲以救护之,若见作善。则生大欢喜。是名大悲深重恩。七、隐胜彰劣恩,如来为大乘小乘之机,起胜应身劣应身之用,如说华严时,为普贤等诸大菩萨。示现实报胜应之身,是十莲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微妙相好无尽之胜法也。如说三乘教时,但示现三十二相之劣应身。于二乘及小教之菩萨,方蒙利益,是名隐胜彰劣恩。八、隐实施权恩,如来现观诸众生之根机狭劣,隐覆大乘之实教,以人天三乘之权法,诱引众生,使之成就,然后以大乘度脱之。是名隐实施权恩。九、示灭令慕恩,如来若久住世,则薄德之人,不植善根,不生难遭之想,是故示现灭度,使诸众生知值遇佛出世之难,心怀恋慕,便植善根。是名示灭令慕恩。十、悲念无尽恩,如来悲念一切众生,故留馀福,以救济之,若示同于人寿,则为住世百年,而八十即入灭,则留二十年之馀福,以荫末法之弟子。复留三藏之教法,广使众生依之修行,皆成胜果,悲悯爱念利益无穷也。是名悲念无尽恩。见大疏演义钞二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发心普被恩、难行苦行恩、一向为他恩、垂形六道恩、随逐众生恩、大悲深重恩、隐胜彰劣恩、隐实施权恩、示灭令慕恩、悲念无尽恩。
三宝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恩之一。
【三藏法数】
三宝即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经云:三宝利乐众生,无有休息,功德宝山,巍巍无比;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一切众生,由烦恼业障,沉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故恩难报也。
慈恩三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有观,观依他圆成之二性为有也。二、空观,观遍计之一性为空也。三、中观,观诸法以遍计性之故非有,以依他圆成之故非空,即非有非空之中道也。然此中道有二。对望中道者,如上所云,三性对望立非有非空之中道也。一法中道者,三性一一有非有非空中道之义也。其先遍计性为情有理无之法,故以情有之故非空,以理无之故非有,即非有非空之中道也。其次依他圆成之二性为情无理有,妄情所执之依圆,其体性非有,离迷情之圣智之境,体性宛然,而非空,故亦非有非空之中道也。见义林章一本,观心觉梦钞。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观)
大方便佛报恩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七卷,失译。佛在罗鹫山,阿难,闻外道讥佛非孝,以白佛,佛乃放光,集十方之菩萨,说尝为须阇提太子,以身肉济父母之难,或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等。有九品,系结集家之手草。
大恩教主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释迦如来,于一切众生,利他之恩德广大,故曰大恩。为教法之主,故曰教主。
【佛学常见辞汇】
指释迦牟尼世尊,因世尊对众生的恩德广大,而且是教法之主,所以称为大恩教主。
大慈恩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皇太子治,为文德皇后于长安创大慈恩寺,高宗永徽三年,玄奘三藏奏请建大塔,奉安西来之经论梵本佛舍利,塔高二百尺。见稽古史略三。
大慈恩寺三藏
【佛学大辞典】
(人名)玄奘三藏尝住大慈恩寺,故有此号。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唐慧立本等撰。
父母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恩之一。
【三藏法数】
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三藏法数】
谓禀父母遗体而得成人,其生成养育之恩,如天罔极;复令出家,进修道业,是为父母恩。
父母恩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此经世有同名三本,文各不同。皆伪经也。开元录十八疑惑再详录曰:「经引丁兰董黯郭巨等,故知人造。」然圭峰灵芝于盂兰盆经之疏记引之,云栖于竹窗三笔,论其伪妄之失。
父母恩难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孝子经大同小异。
四恩
【佛学大辞典】
(名数)心地观经谓四恩者: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释氏要览中谓四恩者:一父母恩,二师长恩,三国王恩,四施主恩。
【佛学常见辞汇】
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佛学次第统编】
心地观经云:「世间凡夫无慧眼,迷于恩处失妙果,五浊恶世诸众生,不悟深恩恒背德,我故开示于四恩,令入正见菩提道。」
一、父母之恩         二、国王之恩(即国家之恩)
三、众生之恩(即社会之恩)  四、三宝之恩
【三藏法数】
(出本生心地观经)
〔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亦有大恩,犹如现在父母等无差别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国王恩〕,经云:国王福德最胜,虽生人间,得自在故,于其国界,山河大地尽属国王,一人福德,胜过一切众生之福;又以正法治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七分之中,修善之人自得五分,国王常获二分,以依于王而得修善故也。王若以善法化世,诸天善神,常来守护,若有恶人,而生逆心,于须臾顷,福自消灭,命终当堕地狱,备受诸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由不知国王恩故,起诸恶逆,得如是报。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辅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现世安隐丰乐。所以者何?一切国王,于过去时,曾受如来清净禁戒,常为人王,安隐快乐。以是因缘,违顺果报,其速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也。
〔四、三宝恩〕,三宝即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经云:三宝利乐众生,无有休息,功德宝山,巍巍无比;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一切众生,由烦恼业障,沉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故恩难报也。
【三藏法数】
(出释氏要览)
〔一、国王恩〕,谓出家之人,国王听许,方得出家。又蒙治化之力,无强弱陵逼之忧,而得安居山林,进修道业;兼复饮食水土,皆属国王,是为国王恩。
〔二、父母恩〕,谓禀父母遗体而得成人,其生成养育之恩,如天罔极;复令出家,进修道业,是为父母恩。
〔三、师友恩〕,谓出家之人,蒙师剃度教诲,授以经业,及得善友讲明妙道,开发慧性,是为师友恩。
〔四、檀越恩〕,梵语檀,华言施。谓出家之人,凡所资身饮食衣服等物,皆由施者供给,遂得安身办道,是为檀越恩。
四种重恩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四恩同。又父恩,母恩,如来恩,说法师恩也。
世尊大恩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常导众生转迷开悟之大恩也。法华经信解品曰:「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怜悯教化利益我等。」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地天水天等十二天之供养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