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报恩
【佛学常见辞汇】
报答恩德。
【俗语佛源】
恩,又称恩惠或恩德。即有好处施于他人。受恩惠者,尽心竭力报答之,叫做报恩。佛家的报恩思想,始于佛世。藏经中收有《报恩经》七卷。《经》中说佛在世时,其弟子阿难闻外道讥佛不孝,便去告佛,佛当即召集大众讲述自己如何尽孝的事实。他说他过去生中是须提太子时,曾以身肉济父母之难。此生成佛之后,又先上忉利天为母说法等等。佛认为这些都是尽孝报恩的行为。佛教寺院中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又是根据《盂兰盆经》的报恩思想而举行的宗教活动。传说佛的大弟子目莲,以神通力,见其母堕饿鬼道(佛教讲的六道之一),受倒悬之苦,就请示佛陀解救的办法。佛以此因缘而说《盂兰盆经》。经中说:「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Ullambana),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心地观经》还列举佛弟子必须报答的四种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无名氏)
报恩田
【佛学常见辞汇】
三福田之一。(参见:三福田)
三福田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福田)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报恩福田,父母师长也。二功德福田,佛法僧之三宝也。三贫穷福田,贫穷困苦之人也。见优婆塞戒经二。
【三藏法数】
(出优婆塞戒经)
〔一、报恩福田〕,谓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诲之恩,若能供养恭敬,非惟报答其恩,抑且自然获福,是名报恩福田。
〔二、功德福田〕,谓若能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非但成就无量功德,亦能获其福报,是名功德福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
〔三、贫穷福田〕,谓若见贫穷困苦之人,当起慈悯之心,以己所有资生等物而给施之,虽不求报,则亦自然获福,是名贫穷福田。
父母十恩
【佛学次第统编】
父母恩重经说父母十恩:
一、怀胎守护恩        六、乳哺养育恩
二、临产受苦恩        七、洗濯不净恩
三、生子忘忧恩        八、为造恶业恩
四、咽苦吐甘恩        九、远行忆念恩
五、回乾就湿恩        十、究竟怜念恩
十恩──如来十恩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苦行恩。(剜身千灯者,菩萨本行经云:佛昔以刀剜身肉千处,注以酥油,然作千灯,求闻一偈。时婆罗门为说偈曰:常者皆尽,高者皆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是也。投形饲虎者,谓佛昔为萨埵太子,游山见虎饥饿,投身虎前以济之也。雪岭亡躯者,谓佛昔为婆罗门,于雪山修行。有罗刹唱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闻已,欲求全偈。罗刹饥渴,必得肉血食之,乃肯为说。因得后半偈,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遂遍书树石,乃以身施之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一向为他恩〕,谓如来积劫修诸功德,不顾自身,但为度脱一切众生,未曾一念自为于己,是为一向为他恩。
〔四、垂形六道恩〕,谓如来垂化身形,于天、人、修罗、地狱、畜生、饿鬼六道之中,救济众苦,令得安乐,是为垂形六道恩。
〔五、随逐众生恩〕,谓如来见诸众生,无有出离生死之心,长劫不舍,故运平等大慈,随逐救济,令其离苦得乐,是为随逐众生恩。
〔六、大悲深重恩〕,谓如来见众生造恶,如割支体,心生痛切,不能自安。复睹众生,堕三恶道,受种种苦,心大忧恼。即起大悲,而救护之。若见作善,生大欢喜,是为大悲深重恩。(三恶道者,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七、隐胜彰劣恩〕,谓如来为大乘、小乘之机,而起胜应、劣应之用。如说华严,则为普贤等诸大菩萨,示现实报胜应之身。有十莲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微妙相好,无尽胜德。若说三乘之教,则隐胜妙之相,但彰三十二相劣应之身。二乘及小教菩萨,方蒙利益也。法华经云:脱珍御服,著弊垢衣,执除粪器,往到子所,是为隐胜彰劣恩。(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三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小教菩萨者,即小始终顿圆五教中,小教之菩萨也。)
〔八、隐实施权恩〕,谓如来观诸众生根器狭劣,隐蔽大乘实教,乃以人天三乘权法,诱引众生,而令成熟;然后以大乘而度脱之,是为隐实施权恩。
〔九、示灭令慕恩〕,谓如来若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不生难遭之想,是故示现灭度,令诸众生知佛出世,难可值遇,心怀恋慕,便种善根,是为示灭令慕恩。(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三界也。)
〔十、悲念无尽恩〕,谓如来悲念一切众生故,留馀福教以救济之。如示同人寿住世百年,而八十即入灭者,则留二十年馀福,以荫末法弟子。复留三藏教法,广令众生,依之修行,皆成胜果。悲悯爱念,利益无穷,是为悲念无尽恩。(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
报恩福田
【三藏法数】
谓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诲之恩,若能供养恭敬,非惟报答其恩,抑且自然获福,是名报恩福田。
师友恩
【三藏法数】
谓出家之人,蒙师剃度教诲,授以经业,及得善友讲明妙道,开发慧性,是为师友恩。
檀越恩
【三藏法数】
梵语檀,华言施。谓出家之人,凡所资身饮食衣服等物,皆由施者供给,遂得安身办道,是为檀越恩。
有恩者
【三藏法数】
谓凡于我有恩德者,故宜施之。此施非是菩萨之行。菩萨行施,岂分有恩无恩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恩养苍生可爱乐法
【三藏法数】
谓国王能布德施仁,利济群生,使各遂其性,咸归治化。是以普天之下,咸被恩泽,无不爱乐也。
报恩巧方便
【三藏法数】
谓菩萨先有恩德及于众生,或施以财物,或脱诸苦难,及免诸恐怖,救疗众病,令得安乐。而众生知恩欲酬报者,菩萨则不欲其世间财利,但观其供养父母,乃至受持禁戒,是名报恩巧方便。
有恩德意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常行六度之行,利益一切众生,虽见彼于我有大恩德,而不见自身于彼有恩,是名菩萨有恩德意。
荷恩意乐
【三藏法数】
荷,负也。谓菩萨以此六度饶益有情,不见自身于彼有恩,是名荷恩意乐。
为报恩行毕
【三藏法数】
谓建造佛塔,非惟利益于己身,盖将答报四恩,而毕无边之行愿也。(四恩者,国王、父母、师友、檀越也。)
念报佛恩心
【三藏法数】
谓如来往昔无量劫中,为我等故,修诸苦行,舍头目髓脑等,如此恩德,实难酬报。我等报如来恩者,须于此世,勇猛精进,不惜身命,广度众生,同入正觉。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发心普被恩
【三藏法数】
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