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法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恩中之三宝恩也。
【佛学常见辞汇】
指四恩中的三宝恩。
知恩报德
【佛学大辞典】
(术语)知师父之恩德而报谢之也。往生论注上曰:「知恩报德,理宜先启。」
知恩报德益
【佛学大辞典】
(术语)现生十种益之一。信弥陀者,喜身蒙恩德,以报谢之念为事之利益也。
舍利报恩讲
【佛学大辞典】
(行事)即舍利会。
特恩度僧
【佛学大辞典】
(杂语)隋文帝敕士庶使出家,是岁度僧五十万。见佛祖统纪五十一。
恩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福田之一。谓供养父母师长有恩德之人,则生福芽也。优婆塞戒经三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尚。」俱舍论十八曰:「害父母,是弃恩田。如何有恩?身生本故。」
【佛学常见辞汇】
三福田之一。(参见:三福田)
三福田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福田)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报恩福田,父母师长也。二功德福田,佛法僧之三宝也。三贫穷福田,贫穷困苦之人也。见优婆塞戒经二。
【三藏法数】
(出优婆塞戒经)
〔一、报恩福田〕,谓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诲之恩,若能供养恭敬,非惟报答其恩,抑且自然获福,是名报恩福田。
〔二、功德福田〕,谓若能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非但成就无量功德,亦能获其福报,是名功德福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
〔三、贫穷福田〕,谓若见贫穷困苦之人,当起慈悯之心,以己所有资生等物而给施之,虽不求报,则亦自然获福,是名贫穷福田。
恩河
【佛学大辞典】
(譬喻)慈恩之河。性灵集八曰:「恩河深而无底,德山峻而冲天。」
恩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家之称。张无尽东林善法堂记云:「以弼恩度而为上首。」
恩海
【佛学大辞典】
(譬喻)四恩之广海。性灵集七曰:「以益自他,以酬恩海。」
恩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父母妻子等间互感恩溺爱之情也。无量寿经曰:「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圆觉经曰:「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佛学常见辞汇】
极亲切的爱情。
【俗语佛源】
于父母、夫妻间相互感恩溺爱之情,谓之恩爱。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活活的把一对热刺刺的恩爱夫妻拆开。」佛教提倡知恩报恩,教人报酬四恩(据《心地观经》: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应尽心致力。佛教对于爱,基本的分为有污染和无污染二种。有污染即贪爱,如女色钱财等;无染污即信爱,如师长、父母等。佛教主张断爱,但所断的是有染污的贪爱。同时以断除爱念为实践佛法的基础。《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又说:「轮回爱为本。」《楞严经》卷四说:「异见成僧,同见成爱」。又说:「爱河枯干,永令断绝」。《后汉书·襄楷传》上说:「浮屠(佛教僧徒)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这就是佛教徒把断爱贯彻于日常生活中之一例。
恩爱河
【佛学大辞典】
(譬喻)恩爱之深譬如河也。智度论一曰:「已度凡人恩爱河。」
【佛学常见辞汇】
(喻)恩爱得像河一样深。
恩爱奴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毒刺也。长阿含经十曰:「三界无极尊,能断恩爱刺。」普贤观经曰:「色坏汝真,为恩爱奴色,使汝经历三界。」
恩爱狱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譬此世界,人人常为恩爱所缚,不得自由也。长阿含经一曰:「离于恩爱狱,无有众结缚。」
恩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恩爱怜悯。心地观经三曰:「母亦恩怜,不弃遗。」
恩德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施恩惠于他之德也。大日经六曰:「常念恩德,生渴仰心。」心地观经八曰:「佛于众生,有大恩德。」如来三德之一。(参见:三德)
【三藏法数】
谓如来乘大愿力,救护众生,犹如赤子,是为恩德。
三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一、法身德,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三、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系缚,而得大自在者。此三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三德。而此三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三点,首罗之三目,称为大涅槃之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以吾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复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魔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又】诸佛自利利他之三德:一、智德,破一切之无知而具无上菩提者。二、断德,断一切之烦恼而具无上涅槃者。此二者属于自利。三、恩德,具大悲而救济一切众生者。是利他之德也。俱舍论之归敬颂举此三德以赞佛。【又】诸佛因果之三德:一、因圆德,三大劫之修行圆满者。二、果圆德,智断等之诸总圆满者。三、恩圆德,度一切众生而使解脱者。俱舍论二十七曰:「诸有智者,思惟如来三种圆德,深生爱敬。其三者何?一因圆德,二果圆德,三恩圆德。」【又】数论所说自性谛之三德:一、萨埵Sattva,勇健之德。二、刺阇Rajas,尘坌之德。三、答摩Tamas,闇钝之德。通常呼为喜忧闇。自性有此三德,故生种种善恶好丑之法。唯识述记一本曰:「问:自性云何能与诸法为生因也?答:三德合故,能生诸谛。」
【佛学常见辞汇】
1。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是佛常住不灭的法性身无不周遍;般若德是佛的智慧无量无边;解脱德是佛所證得的最胜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2。智德、恩德、断德。智德是佛的智慧深广,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号称一切智人;恩德是佛的慈悲广大,誓度一切众生,无党无偏,三界六道众生,有缘莫不蒙度;断德是佛将一切的烦恼断除,清净无为,解脱自在。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具惑业苦三缚,大圣则具三德,如涅槃经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
一、法身德 佛之本体,身有常住不灭之法性者。
二、般若德 般若译作智慧,法相实觉了者。
三、解脱德 远离一切之系缚,得大自在者。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恩德〕,谓如来乘大愿力,救护众生,犹如赤子,是为恩德。
〔二、断德〕,断德亦名解脱。谓如来断除一切烦恼惑业,净尽无馀,是为断德。
〔三、智德〕,智即智慧。谓如来以平等智慧,照了一切诸法,圆融无碍,是为智德。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法身、般若、解脱是为三,常乐我净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自在无碍,净即离垢无染。佛以此四者为德也。)
〔一、法身德〕,法即轨法,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恒一,具足常乐我净,是名法身德。
〔二、般若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佛究竟始觉之智,而能觉了诸法不生不灭,清净无相,平等无二,不增不减,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般若德。
〔三、解脱德〕,不系名解,自在名脱。谓佛永离一切业累之缚,得大自在,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解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