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Upana%ha之译。心所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即结怨烦恼之精神作用也。俱舍论二十一曰:「恨者,谓于忿所缘事中,数数寻思,结怨不舍。」成唯识论六曰:「云何为恨,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谓结恨者,不能含忍,恒热恼故。」俱舍论摄于小烦恼地法,以为有别体,唯识论以为随烦恼之一,瞋恚之一分,而无别体。顺正理论五十四辨恨与忿之差别曰:「如桦皮火,其相猛利,而馀势弱,名为忿。如冬室热,其相轻微,而馀势强,名为恨。」
【三藏法数】
恨,怨恨也。谓有一言忤意,即起瞋忿之心,常怀怨恨也。
(术语)梵语Upana%ha之译。心所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即结怨烦恼之精神作用也。俱舍论二十一曰:「恨者,谓于忿所缘事中,数数寻思,结怨不舍。」成唯识论六曰:「云何为恨,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谓结恨者,不能含忍,恒热恼故。」俱舍论摄于小烦恼地法,以为有别体,唯识论以为随烦恼之一,瞋恚之一分,而无别体。顺正理论五十四辨恨与忿之差别曰:「如桦皮火,其相猛利,而馀势弱,名为忿。如冬室热,其相轻微,而馀势强,名为恨。」
【三藏法数】
恨,怨恨也。谓有一言忤意,即起瞋忿之心,常怀怨恨也。
无瞋恨行
【三藏法数】
谓瞋恨生于违拒,既能自觉,又能觉他;自他之利兼成,则瞋恨自无也。经云: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谓瞋恨生于违拒,既能自觉,又能觉他;自他之利兼成,则瞋恨自无也。经云: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无悔恨戒
【三藏法数】
谓菩萨不作重罪,不行谄诈,不破净行,安住正戒,心不悔恨也。
谓菩萨不作重罪,不行谄诈,不破净行,安住正戒,心不悔恨也。
恨随烦恼
【三藏法数】
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是名恨随烦恼。
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是名恨随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