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6,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耸动
喜惧
震叠
戒惧
危惧
惭惧
履薄
履冰
缩项
震慑
哓哓
延首
惕息
愧惧
股栗
《國語辭典》:耸动(聳動)  拼音:sǒng dòng
1.抖动、震摇。如:「他激动的两肩不住的耸动。」
2.劝诱、鼓动。《福惠全书。卷三二。升迁部。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也作「怂恿」。
《漢語大詞典》:喜惧(喜懼)
(1).既高兴又惶恐。 汉 蔡邕 《让高阳乡侯章》:“稽首受詔,怔营喜惧。”
(2).指高兴和恐惧。南史·康绚传:“ 绚 宽和,少喜惧。” 茅盾 《子夜》五:“他的脸上依然没有流露任何喜惧的表情。”
《漢語大詞典》:震叠(震曡)
亦作“ 震曡 ”。
(1).震动,恐惧。《诗·周颂·时迈》:“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毛 传:“震,动;叠,惧。”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或冒突超越,皷行令震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一闻两 金川 灭,而震叠求贡。”
(2).使震惊,恐惧。 唐 裴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震叠诸夏也,不敢角其胜负,而止候其存亡。” 宋 陆游 《上二府论都邑札子》:“相公威名,震叠殊方。” 清 林则徐 《会奏夷人趸船尽数呈缴烟土折》:“抑赖諭旨严明,德威震叠,不独禁令行於内地,且使风声播及重洋。”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元世祖 威棱震叠,文字之狱,在所不免。”
《國語辭典》:戒惧(戒懼)  拼音:jiè jù
戒慎恐惧。《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汉。王充《论衡。讥日》:「祸福自至,则述前之吉凶,以相戒惧。」
《漢語大詞典》:危惧(危懼)
忧虑恐惧。书·汤诰:“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新唐书·卢携传:“及 巢 破 淮南 , 璘 战死, 忠武 兵乱,天下危惧。” 邹韬奋 《经历》十一:“我们的心理是特别的紧张,差不多每日二十四小时都是时刻在惴惴危惧着的。”
《漢語大詞典》:惭惧(慚懼)
亦作“慙惧”。 羞愧恐惧。汉书·杜周传:“会皇太后女弟 司马君力 与 钦 兄子私通,事上闻, 钦 慙惧,乞骸骨去。”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一》:“臣等叨尘近辅,与闻政几,庇广厦之清阴,饱素飡而终日,方慙惧於无补,何劳苦之足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 湘裙 惭惧啜泣,望伯伏谢。”
分類:羞愧恐惧
《國語辭典》:履薄  拼音:lǚ bó
比喻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当戒慎恐惧。参见「履冰」条。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履薄非兢,临深罔战。」
《國語辭典》:履冰  拼音:lǚ bīng
语本《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处于危险的环境中不可不戒慎恐惧。《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也作「履薄」。
《漢語大詞典》:缩项(縮項)
恐惧貌。 唐 吕岩 《敲爻歌》:“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 唐 罗隐 《谗书·救夏商二帝》:“故千载之后,百王有闻其( 桀 紂 )名者,必缩项掩耳;闻 尧 舜 者,必气跃心跳,慕之名与惧之名显然矣。”
《國語辭典》:震慑(震懾)  拼音:zhèn zhé
震惊恐惧。《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纪》:「性彊忌,后宫莫不震慑。」《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即命推出斩之,悬首于辕门外。于是军心震慑。」
《國語辭典》:哓哓(嘵嘵)  拼音:xiāo xiāo
1.恐惧声。《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2.争辩声。唐。韩愈 重答张籍书:「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哓哓。」《聊斋志异。卷一○。胭脂》:「彼哓哓者直以桎梏静之,何怪覆盆之下多沉冤哉!」
3.叨絮多言。《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大伯口中又哓哓的不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口中哓哓说:『悔气!来得迟了。』」
《國語辭典》:延首  拼音:yán shǒu
伸长颈项盼望。《周书。卷一四。贺拔胜传》:「怀朔被围,旦夕沦陷,士女延首,企望官军。」三国魏。曹丕济川赋〉:「永号长吟,延首相望。」
《國語辭典》:惕息  拼音:tì xí
战兢恐惧而喘息。形容害怕到了极点。《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宋史。卷二六七。陈恕传》:「旋出知江陵府,大发群吏奸赃,坐徒、流、停、废者甚众,郡内惕息。」
《漢語大詞典》:愧惧(愧懼)
惭愧恐惧。南齐书·东南夷传:“但所献轻陋,愧惧唯深。”旧唐书·许圉师传:“犯者愧惧,遂改节为廉士。” 明 刘基 《谢恩表》:“臣窃自揆,何修而膺此,犬马微忱,惟增愧惧。”
分類:惭愧恐惧
《國語辭典》:股栗  拼音:gǔ lì
腿部发抖。形容极为恐惧的样子。《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曹军闻之,尽皆股栗。」也作「股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