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睍睍  拼音:xiàn xiàn
恐惧而不敢举目扬眉的样子。《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吏民羞,以偷活于此也?」也作「伣伣」。
《國語辭典》:狗熊  拼音:gǒu xióng
1.黑熊的别名。参见「黑熊」条。
2.骂人胆小、没用。含有轻蔑的口气。如:「他也太狗熊了,只不过是鞭炮声,就吓成这个样子。」
《漢語大詞典》:擦擦
(1).怯懦、怯弱貌。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我擦擦的望前去……諕的我行行的往后偃。”
(2).碰触。《西游记》第三回:“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
(3).泥捏的小塔。 明 陈邦瞻 元史纪事本末·佛教之崇:“又有作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图也。”
(4).象声词。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则听的擦擦的鞋底鸣,丕丕的大步行。”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二折:“猛听的响擦擦似有人,早諕得我急煎煎怎坐存。”
《漢語大詞典》:尪怯
亦作“尫怯”。 怯懦。北齐书·孙腾传:“时 西魏 遣将寇 南兗 ,詔 腾 为南道行臺,率诸将讨之。 腾 性尫怯,无威略,失利而还。”
分類:怯懦
《國語辭典》:伣伣(俔俔)  拼音:xiàn xiàn
恐惧而不敢举目扬眉的样子。《明史。卷一七九。邹智传》:「及与议事,又唯诺惟谨,伈伈伣伣,若有所不敢,反不如一二俗吏足以任事。」也作「睍睍」。
分類:怯懦
《漢語大詞典》:鼠胆(鼠膽)
(1).鼠之胆。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鼠胆在肝,活取则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三·鼠:“诸家《本草》不言鼠胆治聋,而 葛洪 《肘后方》甚称其妙。”
(2).比喻怯懦的胆量。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更说不到有什么实际的政治力量和进步的武装力量做保障,使顽固派反动派的鼠胆不得不于横行之余稍稍有所顾忌。”
分類:怯懦胆量
《漢語大詞典》:软懦(軟懦)
亦作“輭懦”。 软弱,怯懦。 北齐 刘昼 新论·和性:“人之含性,有似於兹:刚者伤於严猛,柔者失於软懦。” 宋 苏舜钦 《诣匦疏》:“此二人者,皆登高第,本望以词华进用,素復温和輭懦,无刚鯁敢言之才。”
分類:软弱怯懦
《國語辭典》:窝囊(窩囊)  拼音:wō nang
1.因受到委屈而烦闷、难过的感觉。如:「现实生活里,我其实活得蛮窝囊的,并不如你想像那样的自在洒脱。」
2.无能、懦弱。多用于自责。如:「我越想越窝囊,竟然让人给骗了都不自觉。」
《漢語大詞典》:冗怯
怯懦无用。明史·倪岳传:“京营素号宂怯。留镇京师,犹恐未壮根本,顾乃轻於出御,用褻天威。临阵輒奔,反堕边军之功,为敌人所侮。”
分類:怯懦无用
《漢語大詞典》:卑懦
卑下怯懦。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又至陋劣不足道,则驯至卑懦俭嗇,退让畏葸,无古民之朴野,有末世之浇漓,又必然之势矣。”
分類:卑下怯懦
《漢語大詞典》:瘦愞
瘦弱怯懦。 元 赵孟俯 《赠相者》诗:“我生瘦愞乏骏骨,浪许腾驤防失真。”
分類:瘦弱怯懦
《漢語大詞典》:媮窳
怯懦畏事。 宋 欧阳修 《谏议大夫杨公墓志铭》:“是时学者稍相习,务媮窳为文章。”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姗谤之禁,外宽其名,而内实文深。士益媮窳,莫敢记述时事以触罗网。”
分類:怯懦
《漢語大詞典》:装熊(裝熊)
方言。做孬种;装作怯懦。 高玉宝 《高玉宝》第一章:“昨天我还见他放猪,今天就病啦?不会的,我去看看。那小家伙可会装熊啦。” 汪治国 《挫折》:“是金是铜今天看出来了,只有孬种才会在这时候装熊。”
《漢語大詞典》:詟谀立懦(讋諛立懦)
谓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宋 岳珂 桯史·陈了翁始末:“前书《尊尧集表》,盖与此互见始末,讋諛立懦,不厌屡书也。”
《國語辭典》:窝囊废(窩囊廢)  拼音:wō nang fèi
骂人的话。废物,指怯懦无能,甘受屈辱的人。如:「我们如果再低头装窝囊废,恐怕世界上就没一个人看得起咱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