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杂语(雜語)
(1).主旨各异之语,各种学说。史记·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 张守节 正义:“ 太史公 撰史记,言其协于六经异文,整齐诸子百家杂説之语,谦不敢比经艺也。”
(2).指怪诞鄙俗之语。后汉书·襄楷传:“其言以阴阳五行为界,而多巫覡杂语。”南史·荀伯子传:“ 伯子 少好学,博览经传,而通率好为杂语,遨游閭里,故以此失清途。”
《漢語大詞典》:妖讹(妖訛)
(1).怪诞虚妄。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既不信道,好为訕毁,谓真正为妖讹,以神仙为诞妄。”北史·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荧惑人心,遂令时俗妖讹,不获返其真性。” 五代 徐夤 《寓题杂怀》诗:“大道真风早晚还,妖讹成俗污乾坤。”
(2).指怪诞乖谬之言。《旧唐书·高祖纪》:“进违戒律之文,退无礼典之训。至乃亲行劫掠,躬自穿窬,造作妖讹,交通豪猾。”
《漢語大詞典》:妖淫
(1).淫靡。多指乐声。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雅》《颂》之诗之讲,而妖淫之曲是寻。” 宋 周敦颐 《周子通书·乐上》:“谓古乐不足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不能自止。”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
(2).怪诞邪僻。 唐 韩愈 《上宰相书》:“妖淫諛佞譸张之説,无所出於其中。” 唐 柳宗元 《贞符》:“后之妖淫嚚昏好怪之徒,乃始陈大电、大虹、玄鸟、巨跡、白狼、白鱼、流火之乌以为符。”
(3).轻狂放浪。《平山冷燕》第二回:“举止幽闲,宛如一寒素书生,闺阁脂粉妖淫之态,一切洗尽。”
《漢語大詞典》:怪妄
(1).怪诞虚妄。隋书·经籍志二:“至 晋 太康 元年, 汲郡 人发 魏襄王 冢,得古竹简书……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唯周易《纪年》最为分了。”
(2).古怪狂妄。明史·文苑传二·桑悦:“时 常熟 有 桑悦 者,字 民懌 ,尤怪妄,亦以才名 吴中 。”
《國語辭典》:狂诞(狂誕)  拼音:kuáng dàn
狂妄放肆。《红楼梦》第一回:「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雨村忙笑道:『岂敢。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敢狂诞至此。』」
分類:狂妄怪诞
《漢語大詞典》:诡言(詭言)
(1).假称;谎称。汉书·苏武传:“ 汉 求 武 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越情·不畏鬼怪》:“盖诡言取酒,从阔处先渡,出尸而伏棺中耳。”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江忠烈公殉难庐州:“ 庐州 知府 胡元煒 具禀告急,诡言 庐州 粮械极富,团勇多而得力。”
(2).诡诈不正之言;怪诞不实之言。魏书·阳固传:“予实无罪,骋汝诡言。” 明 方孝孺 《任重斋记》:“诡言异行遍海内。” 清 戴震 《〈毛诗补传〉序》:“其间有立言最难、用心独苦者,则大忠而託诸诡言逊词,亦圣人之所取也。”
《漢語大詞典》:诡妄(詭妄)
怪诞荒谬。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十:“ 陈留 蔡邕 字 伯喈 ,避难过 吴 ,读《曹娥碑》文,以为诗人之作,无诡妄也。”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其间荒唐诡妄之书,十有七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二年:“前世传圣水者皆诡妄不经。”
分類:怪诞荒谬
《漢語大詞典》:诡幻(詭幻)
(1).诡谲变幻。 元 袁桷 《三次韵酬周仪之虞伯生》之六:“控摶无须臾,诡幻已千百。”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一章:“凡诈谋奇计,端人正士所不屑为者,若辈悍然为之,诡幻譸张,挤自治党於死地。”
(2).怪诞虚妄。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文章有本:“其文章近於游戏,大约空中结撰,寄姓氏於有无之间,以徵其诡幻,然博考之,皆有所本。” 聂绀弩 《论〈封神榜〉》:“除了书中的故事架空诡幻,足以歆动并非‘博雅君子’的大众以外,这书还:第一,对旧社会所迷信的神道的来源,给了一个歪曲的解答。”
《國語辭典》:恢诞(恢誕)  拼音:huī dàn
誇大不实。晋。王坦之〈废庄论〉:「其言诡谲,其义恢诞。」
分類:浮夸怪诞
《漢語大詞典》:阔诞(闊誕)
虚夸怪诞。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夫为一书,务富文采,不顾事实,而益之以诬怪,张之以阔诞,以炳然诱后生,而终之以僻,是犹用文锦覆陷穽也。” 唐 柳宗元 《贞符》诗序:“乃始陈大电、大虹、玄鸟、巨跡、白狼、白鱼、流火之乌,以为符。斯皆诡譎阔诞,其可羞也。”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野人天性阔诞,其语言又简寡,凡虚墓间穴宅动物,则眩以死者所化。”
分類:虚夸怪诞
《漢語大詞典》:颠怪(顛怪)
颠狂怪诞。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也不消颠怪,骑驎被髮,谁能委曲,令鴆为媒。”
分類:颠狂怪诞
《漢語大詞典》:幻诞(幻誕)
虚妄怪诞。 清 黄宗羲 《迁祠记》:“贞魂耿耿,自不同他气易散。岂幻诞哉。”
分類:虚妄怪诞
《漢語大詞典》:妖伪(妖僞)
(1).犹妖讹。怪诞乖谬。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除小忌,去淫祀,絶奇怪,正人事,则妖伪之言塞,而性命之理得矣。”
(2).指怪诞乖谬的行为。《后汉书·阳球传》:“亦有笔不点牘,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
《漢語大詞典》:诡谬(詭謬)
怪诞荒谬。《晋书·礼志上》:“况自此已来,篇章焚散,去圣弥远,丧制诡谬,固其宜矣。”《宋书·律历志下》:“未详辛卯之説何依,古术诡谬,事在前牒,溺名丧实,殆非索隐之谓也。”旧唐书·房玄龄传:“然史官多是文咏之士,好採诡谬碎事,以广异闻。”
分類:怪诞荒谬
《漢語大詞典》:诙谲(詼譎)
诙谐怪诞。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九:“圣人祕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 嵩公 辈,詼譎误时人。”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米芾 詼譎好奇。” 明 顾墣 《有夏》诗:“土山焦欲流,説者第詼譎。”
分類:诙谐怪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