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怨恶(怨惡)
怨恨憎恶。墨子·尚同上:“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淮南子·时则训》:“行优游,弃怨恶,解役罪,免忧患,休罚刑。”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许地山 《集外·狐仙》:“假使我真个把她怨恶起来,那算谁底罪过?”
《漢語大詞典》:怨慝
犹怨恶。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按 延 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搆姦,罔上害民,所在荒乱,虚而不治,怨慝并作,百姓苦之。” 唐 孙樵 《露台遗基赋》:“惟昔 汉文 ,为天下君,守以恭默,民无怨慝,天下大同。”
分類:怨恶
《漢語大詞典》:愠恶(愠惡)
怨恶。管子·轻重戊:“民无愠恶不服,而天下化之。”
分類:怨恶
《國語辭典》:大憝  拼音:dà duì
罪大恶极。《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刺执法之吏,害奉公之臣,复令逃窜,宽纵罪身,元恶大憝,终为国害。」
《漢語大詞典》:慝怨
把怨恶藏在心里。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南北分别》:“这廝口蜜腹剑,正所谓慝怨而友者也。”
分類:怨恶心里
《漢語大詞典》:詟谆(讋諄)
谓怨恶,诽谤。管子·君臣下:“大臣乱曰称述,中民乱曰讋谆,小民乱曰财匱。” 赵守正 通解:“讋谆,指对上诽谤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