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有种子性
【三藏法数】
谓此识能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令不散失,是名有种子性。
自性妄想
【三藏法数】
谓妄执根尘等法,各有体性,不相混滥,是名自性妄想。
【三藏法数】
谓执持诸法,起自性见,以自为是,馀皆为非,是名自性妄想。
性住心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既能息诸妄念,则知心性本来明静,任运安住也。
性转变
【三藏法数】
性即根性,外道计自性随业流转,生生不息,无有穷尽,遂计为转变也。
本性佛明了见
【三藏法数】
谓如来本觉真性,清净湛然,洞彻明了。菩萨称佛明了而见,是名本性佛明了见。
三性空有宗
【三藏法数】
谓此宗但说遍计一种性是空,依他、圆成二种性是有,是为三性空有宗。(遍计性者,谓众生迷惑,不了诸法本空,妄于我身及一切法,周遍计度也。依他性者,谓所有诸法,皆依众缘相应而起,都无自性也。圆成性者,谓真如之性,不迁不变,圆满成就也。)
法无定性
【三藏法数】
谓一切诸法,既唯心现,从缘而起,无定性也。所谓小非定小,于一微尘能含太虚;大非定大,轮围无数入毛端中。经云:金刚围山数无量,悉能安置一毛端。是也。(轮围者,金刚轮围山也。)
法性融通
【三藏法数】
谓法界之性,圆融通达无碍。然一切事法,依性建立,不异真性。性既融通,事亦如之。故一一微尘,各含法界。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是也。
修性不二门
【三藏法数】
修谓修治造作,即随缘变造之事也。性谓本有不改,即真如不变之理也。性德不出色心,修德莫非三观。今示全性起修,则诸行无作;全修在性,则一念圆成。是则修外无性,性外无修,互泯互融,故称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泯,绝也、亡也。论性,则修全在于性,性外无修,修泯亡也;论修,则性全在于修,修外无性,性泯亡也。融即圆融,性不碍修,修不碍性;性即是修,修即是性也。)
知一切法无相、无性智明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知世间一切诸法,皆悉非相非无相,一性无性,离诸分别,是名知一切法无相无性智明。(非相者,谓一切法本空也;非无相者,谓一切法即有也。一性无性者,谓理不决定,虽云一性,而无定一之性也。)
无体性智通
【三藏法数】
谓以无体性,无作功用,同理平等,悉能普遍。故随念即形,现有作用,不动本处,而随所诣,广利群生,是名无体性智通。
虽浊不失净性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初不变异。犹水虽浊,而其净性,则不失也。
虽成硬用,不失濡性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虽随无明之缘,起诸染用,然即事恒真,其不变之性,未始不存。犹水虽成坚硬之用,而其濡性,未尝有失也。
随风波动,不改静性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随无明风,而波浪起灭,然其不生不灭之性,则自然不变,犹水之随风波动,而静性不改也。
高下流注,不动自性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随缘流注,而性常湛然不动。犹水随地高下,排引流注,而不动自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