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性有漏
【三藏法数】
谓世间烦恼等法,其性实;能招集有漏生死之果,故名性有漏也。
自性求不得
【三藏法数】
谓名之与物,各有自体之性,若推名之自性,及物之自性,但有虚假之名,皆无真实之义。故论云:推名自性及物自性,知俱是假,故云自性求不得。
迷不见性
【三藏法数】
谓灵明觉知之性,人人本具,但为烦恼无明覆障,迷而不了,故云迷不见性。
等觉性
【三藏法数】
谓此位菩萨,望后妙觉,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是名等觉性。
【三藏法数】
谓望后妙觉,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是名等觉性。
不定性半成佛
【三藏法数】
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證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无种性不成佛
【三藏法数】
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因果,不受化度,甘溺生死,不求解脱。故名无种性不成佛。
声闻性不成佛
【三藏法数】
声闻者,闻佛声教而悟道之人也。谓声闻根性,惟习生灭四谛之法,而證真空涅槃之果,乐著空寂,怖畏生死,不能起行度生,进求佛道,故名声闻性不成佛。(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缘觉性不成佛
【三藏法数】
缘觉者,由观因缘觉悟真理也。谓缘觉根性,唯观十二因缘之法,而證真空涅槃之果,固执偏空,不求佛道,故名缘觉性不成佛。(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菩萨性全成佛
【三藏法数】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能自觉已,复能觉诸众生也。菩萨悲智双运,冤亲等观,广集众因,證菩提果。故名菩萨性全成佛。
体性柔软
【三藏法数】
体性柔软者,以喻比丘能折伏身语意业之粗犷也。
自性乱
【三藏法数】
自性散乱者,谓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易也。(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唯性土
【三藏法数】
唯性者,即如来所證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俱性相土
【三藏法数】
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种种性相,是名俱性相土。
理性眷属
【三藏法数】
谓诸佛众生,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法华经云:我于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则未曾受道者,亦得称为眷属,故名理性眷属也。
自性义
【三藏法数】
谓诸佛法身,皆依真如理体而为自性,是名自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