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五性成佛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證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因果,不受化度,甘溺生死,不求解脱。故名无种性不成佛。
〔三、声闻性不成佛〕,声闻者,闻佛声教而悟道之人也。谓声闻根性,惟习生灭四谛之法,而證真空涅槃之果,乐著空寂,怖畏生死,不能起行度生,进求佛道,故名声闻性不成佛。(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四、缘觉性不成佛〕,缘觉者,由观因缘觉悟真理也。谓缘觉根性,唯观十二因缘之法,而證真空涅槃之果,固执偏空,不求佛道,故名缘觉性不成佛。(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五、菩萨性全成佛〕,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能自觉已,复能觉诸众生也。菩萨悲智双运,冤亲等观,广集众因,證菩提果。故名菩萨性全成佛。
七种性自性
【三藏法数】
(出入楞伽经)
性即不迁变之义。此不迁变性,是如来之自性,故云性自性。(虽有七种之名,不出如来第一义心也。)
〔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乃是万善聚集之因也,此约圣而论。故经云:即三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
〔二、性自性〕,谓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各有自性存于内故,是名性自性。
〔三、相性自性〕,览而可别曰相。谓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各有自相形于外故,是名相性自性。
〔四、大种性自性〕,大种,即地、水、火、风四大之种子也。无处不有,故名为大。言大种性自性者,谓四大种各有自性也。大种本通凡圣,今约圣报而言,即此大种性自性,是法性五阴之果,是名大种性自性。(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言法性五阴者,谓如来转生死五阴而成法性五阴,盖即色是真常之色,乃至即识是真常之识是也。)
〔五、因性自性〕,因即能生为因。谓前所證大种之果,必有所起之因,即是第一义因心也,是名因性自性。
〔六、缘性自性〕,缘,即缘助。谓證第一义自性果德,虽由因心,须假众缘助显而成,是名缘性自性。(因心者,即因中智慧之心也。众缘者,即万行也。)
〔七、成性自性〕,成,即成就。谓因、缘合而成果也。盖成就如来第一义果德之性,是名成性自性。
十义──性虚空十义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谓真如性体,广博无量,犹若虚空,有斯十义也。
〔一、无障碍义〕,无障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诸法,圆融通达,悉无障碍也。
〔二、周遍义〕,周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处,无不周遍也。
〔三、平等义〕,平等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法,等无有异也。
〔四、广大义〕,广大者,谓真如性体,广而无边,大而无外也。
〔五、无相义〕,无相者,谓真如性体,圆明寂绝,离诸色相也。
〔六、清净义〕,清净者,谓真如性体,湛然莹彻,无所染污也。
〔七、不动义〕,不动者,谓真如性体,圆常凝静,不迁不变也。
〔八、有空义〕,有空者,谓真如性体,本来空寂,能灭一切有为之法也。
〔九、空空义〕,空空者,谓真如性体,本来空寂,于诸空相,亦不可得也。
〔十、无得义〕,无得者,谓真如性体,诸佛众生,本来具足;虽有能證之智,而所證之理,体元寂绝,亦不可得也。
法性属佛为法性身
【三藏法数】
谓佛了悟真如法性,复以法性为身,故名法性属佛为法性身。
法性属法为法性土
【三藏法数】
谓真如法性之理,譬如虚空,遍一切处,乃是法身所證之体,即为所依之土,故名法性属法,为法性土。
实法性
【三藏法数】
谓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无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而成正觉,是名实法性。
事法性
【三藏法数】
谓世间种种诸法,皆依于理,施设建立。所谓地水火风五阴等法,随俗所知所见,虽属于事实,不外乎法性之理,是名事法性。(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性净涅槃
【三藏法数】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三藏法数】
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愚夫种性
【三藏法数】
谓愚痴凡夫,于五阴诸法,及世间事,种种妄想分别,非有为有,无常计常,随事执著,则成愚夫种性也。
总性
【三藏法数】
谓一切诸法,性本空寂,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入无出,故名总性。
别性
【三藏法数】
谓人喜作恶事,则以恶为性;好集善事,则以善为性。如火以热为性,水以湿为性,故名别性。
自性清净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心体,性本清净,无所染碍,故名自性清净。
性土
【三藏法数】
谓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性土。
本性常
【三藏法数】
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
计世性痴相
【三藏法数】
谓行人于修定时,忽作是念,因有五阴,便有四大,与夫假名众生及诸世界。如是思惟,念念不住,即发智辩,能问能说,是非诤竞,离真实道,但执计世间之性,而不能发诸禅定,是名计世性痴相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