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性相八识相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在如来藏(即真如)为识体与否。相宗之八识,唯于有为法上立之,性宗入无为之真如于识中。如大乘义章,问曰:前六识,有所了别,故可名识,后阿陀那阿梨耶二识,云何名识?答了别有三:一,事相之了别,前六识也。二,妄相之了别,阿陀那识也。三,真实自体之了别,阿梨耶识是也。
识实性唯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法相宗以心心所等五法观为唯识言之,观第五之无为法,即圆成实性,此谓识为实性之唯识也。唯识论七曰:「识自相故,(中略)四实性故。」
离生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离生死之正性也。即圣者之正性。俱舍论所谓正性离生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出离生死的正性,亦即得道之圣者通达谛理断见思惑永离三界之生死的正性。
离性无别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性即是佛也。六祖坛经曰:「性即是佛,离性无别佛。」顿悟入道要门论下曰:「僧问何者是佛?师曰离心之外,即无有佛。」达磨血脉论曰:「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宝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藏之异名也。真金在粪秽中,其性不变,如来藏性在众生烦恼中,不失真如清净之性,故云宝性。宝性论之名本此。宝性论曰:「尘劳诸境中,皆有如来藏。下至阿鼻狱,皆有如来身。真如清净法,名为如来体。」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藏的别名,因如来藏在众生之烦恼中,不失其真如清净之本性。
宝性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究竟一乘宝性论之略名。
宝性功德草
【佛学大辞典】
(杂名)庄严净土之七宝,柔软如草,故云宝性功德草。以草为喻也。净土论偈曰:「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同论注曰:「此间土石草木各有定体,译者何缘目彼宝为草耶?当以其葻能荣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参译当别有途。」
觉了法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金刚心)
觉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圆觉经曰:「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又】觉知之性。谓心识也。唯识论一曰:「非觉性故。」同述记一末曰:「觉者觉察,心心所总名。」
【佛学常见辞汇】
1。觉悟的自性。2。觉知之性。
摄相归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家所立四重出体之一。真如之实性,周遍一切万法之事相而为所依,无一事离真如者,故为摄万差事相使归于真如实性,就真如而出体之法门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摄相归性皆如为体,故经说言:一切法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
摄相归性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四重出体之一。(参见:出体)附录。
显性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具名一乘显性教。圭峰所立五教之一。(参见:五教)
五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体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物之实质为体,体之无改为性,体即性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体是本体,性是本性。体与性,同体而异名。
体性同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理之法门而论,则如来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也。
观罪性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七种忏悔心)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诸恶;今则了知贪瞋痴等一切恶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颠倒,颠倒起于人我之见。今既了达我心本空,罪性无依,以此翻破无明昏闇之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