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54,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阴性
性心
性子
性火
祖性
四性
橘性
变性
法界性
毒性
动性
兽性
梅性
女性
牛性
《國語辭典》:阴性(陰性)  拼音:yīn xìng
1.女性。相对于阳性、男性而言。
2.阴险的性情。《醒世姻缘传》第二回:「那妇人的阴性就如内官子一般,降怕他一遭,他便只是胆怯,再也不敢逞强。」
3.为诊断某些疾病而进行某种注射实验,所得结果无过敏现象,称为「阴性」。如注射结核菌没有发生红肿的反应,则为阴性反应。
4.某些语言中的名词、代名词、形容词的一种类别。如梵语、德语、俄语等名词有阳、阴、中三性。
《漢語大詞典》:性心
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楞严经》卷一:“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迴是中,自取流转。”参见“ 心性 ”。
《國語辭典》:心性  拼音:xīn xìng
本心、性情。《西游记》第二三回:「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懞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罢。」《红楼梦》第四九回:「凤姐冷眼敁敠岫烟的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温厚可疼的人。」
《國語辭典》:性子  拼音:xìng zi
性情、脾气。《西游记》第三一回:「快早说来!这一恼发我的性子,断不饶你!」《儒林外史》第二七回:「这堂客手里有几百两银子的话是真的,只是性子不好些,会欺负丈夫。」
《漢語大詞典》:性火
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与具体的“事火”相对。《楞严经》卷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浄本然,周偏法界。” 宋 苏辙 《新火》诗:“性火出真空,应量曾无边。”
《漢語大詞典》:祖性
祖先传留的品性。 唐 吕岩 《敲爻歌》:“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三》:“ 北京 议员 王讷 提议推行新武术,以‘强国强种’;中华武士会便率领了一班天罡拳、阴截腿之流,大分冤单,说他‘抑制暴弃祖性相传之国粹’。”
《国语辞典》:四性  拼音:sì xìng
中医上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药性的温热寒凉是相对于病症中的寒性病症及热性病症而言的。能够治疗热性病症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连属寒性,可治热病泻痢;能够治疗寒性病症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属热性,能治因大汗而阳气衰竭、四肢寒冷等。
分类:中医药性
《漢語大詞典》:橘性
橘树的习性。 唐 骆宾王 《早发诸暨》诗:“橘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参见“ 橘化为枳 ”。
分類:橘树习性
《國語辭典》:橘化为枳(橘化為枳)  拼音:jú huà wéi zhǐ
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后比喻同样的东西会因环境的不同而引起变化。
《國語辭典》:变性(變性)  拼音:biàn xìng
1.物质因化学或物理变化而改变性质、特质或丧失功能。如蛋白质变性。
2.因接受手术而改变生理性别。如:「变性手术」。也称为「性别重置手术」。
《漢語大詞典》:法界性
法性。 宋 张商英 护法论:“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报着而不証得,于是称法界性,説《华严经》。”
分類:法性
《國語辭典》:毒性  拼音:dú xìng
含毒物品所具危害生命健康的性质。如:「这种农药的毒性很强,要谨慎使用。」
《高级汉语词典》:动性
动心
分类:动性
《國語辭典》:兽性(獸性)  拼音:shòu xìng
1.野性。如:「动物园的驯养员开始测试小狮子的兽性。」
2.残忍凶暴的性情。如:「他突然兽性大发,犯下滔天大罪!」《南齐书。卷四八。列传。孔稚圭》:「臣以为戎狄兽性,本非人伦,鸱鸣狼踞,不足喜怒,蜂目虿尾,何关美恶。」
《骈字类编》:梅性
吴均 梅花诗 梅性本轻荡,世人相凌贱。
《國語辭典》:女性  拼音:nǚ xìng
妇女的通称。相对于男性而言。如:「她被称为当代新女性。」
《國語辭典》:牛性  拼音:niú xìng
比喻脾气很拗,性情倔强。《老残游记》第五回:「响头不知磕了几千,总没有人挽回得动这玉大人的牛性。」也作「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