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性空  拼音:xìng kōng
佛教用语。谓一切现象都没有实体。《大智度论》卷三一:「众生空、法空,终归一义是名『性空』。」也称为「自性空」。
《国语辞典》:本无(本无)  拼音:běn wú
1.本来就没有。如:「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2.本无宗的简称。参见「本无宗」条。《肇论》:「本无者,情尚于无,多触言以宾无。」
3.佛教用语。指一切现象本性空寂。《肇论疏。卷上》:「故方等深经皆云五阴本无。」
4.法性。《肇论疏。卷上》:「因缘之所有者,本无之所无,本无之所无者谓之本无。」
《漢語大詞典》:空假
佛教语。谓事物均具备自性空无和幻相宛然两个方面。南史·周颙传:“ 顒 音辞辩丽,长於佛理,著《三宗论》,言空假义。” 巨赞 《评熊十力所著书》七:“正智寂时,无有生灭、明暗、空假等相貌,毕竟离言,毕竟无得,字之曰心性。”
《國語辭典》:空海  拼音:kōng hǎi
人名。(西元774~835)日本平安时代高僧,为日本真言宗的鼻祖,俗姓佐伯氏。西元八○四年留学长安,八一六年创建金刚峰寺,又制平假名,编〈次伊吕波歌〉。著有《三教指归》、《性灵集》等。卒谥弘法大师。
《國語辭典》:空宗  拼音:kōng zōng
除唯识宗以外的大乘佛教宗派。这些宗派都主张万法皆空,不若唯识宗主张一切唯识。
《漢語大詞典》:空缘(空緣)
佛教语。谓以性空为缘。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五路者,若浮屠所谓九缘:一曰,空缘;二曰,明缘;三曰,根缘;四曰,境缘;五曰,作意缘……自作意而下,诸夏之学者不亟辩,汎号曰智。”
法性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之自性本空,故云法性空。仁王经天台疏中曰:「法性空者,性本若不空,不可令共得空,以性本自性故,诸法皆空也。」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的自性本空。
性空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南山三教之一。小乘教也。(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南山三教之一。(参见:三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性空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南山三观之一。小乘之观法,观因缘生之法其性空也。(参见:三观)
【佛学常见辞汇】
南山三观之一,是小乘的观法,观察因缘生的一切法,其性本空。
【三藏法数】
性即性分也,谓声闻、缘觉小乘之人,观因缘所生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性空观。(因缘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所生一切诸法者,即根尘相对所起诸心法也。)
观罪性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七种忏悔心)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诸恶;今则了知贪瞋痴等一切恶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颠倒,颠倒起于人我之见。今既了达我心本空,罪性无依,以此翻破无明昏闇之心也。
性空
【佛学常见辞汇】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三藏法数】
谓一切诸法自性本空,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若不和合,则无是法。如是诸法性不可得,是名性空。
缘起性空
【佛学常见辞汇】
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
性自性空
【三藏法数】
谓于当念观一切所生之法,悉由因缘和合而成,本无自生之性,是为性自性空。
观罪性空心
【三藏法数】
谓我罪性本空,无有实体,但从因缘颠倒而生,当知罪性不在内外,不在中间,本来是空,罪亦何有。若能运此心观,即是真忏悔也。
三性空有宗
【三藏法数】
谓此宗但说遍计一种性是空,依他、圆成二种性是有,是为三性空有宗。(遍计性者,谓众生迷惑,不了诸法本空,妄于我身及一切法,周遍计度也。依他性者,谓所有诸法,皆依众缘相应而起,都无自性也。圆成性者,谓真如之性,不迁不变,圆满成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