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0,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马急
蝉急
急脚
急就章
惊急
急令
鸟急
性急
艰急
急棹
急涧
急电
急传
褊急
急闻
《骈字类编》:马急(马急)
唐 雍陶 安国寺赠广宣上人 马急人忙尘路喧,几从朝出到黄昏。
《漢語大詞典》:蝉急(蟬急)
谓蝉声紧促。 唐 马戴 《送僧归金山寺》诗:“ 金陵 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唐 刘祎之 《九成宫秋初应诏》诗:“蝉急知秋早,鸎疏觉夏阑。”
分類:蝉声紧促
《國語辭典》:急脚(急腳)  拼音:jí jiǎo
快速传送文书、书信的人。《太平广记。卷一五三。崔朴》:「某出城时,妻病绵惙,闻某得罪,事情可知。欲奉烦为申辞疾,请假一日,发一急脚附书,宽两处相忧,以候其来耗,便当首路。」《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门吏荒忙来报覆,有一个急脚,言有机密临衙。」也作「急足」。
《國語辭典》:急就章  拼音:jí jiù zhāng
1.书名。汉代史游撰。参见「急就篇」条。
2.匆促完成的作品或事情。如:「慢工出细活,急就章很少有完美的。」
《國語辭典》:急就篇  拼音:jí jiù piān
书名。汉代史游撰,四卷。唐颜师古注,宋王应麟补注。全书依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编成三句、四句、七句韵语,以为儿童识字之用。也称为「急就章」。
《漢語大詞典》:惊急(驚急)
(1).势头猛烈而急速。梁书·张缅传:“岸曜舟而不进,水腾沙以惊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溪有四十七瀨,濬流惊急,奔波聒天。”
(2).心惊而焦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父亲的仇?父亲有什么仇呢?’他前进几步,惊急地问。” 巴金 《秋》十五:“‘三老爷,你今天究竟怎么了?’ 张氏 惊急地问道。”
(3).形容危险紧急。亦指危险紧急的情况、事情。尔雅·释地“北方有比肩焉” 晋 郭璞 注:“此即半体之人,各有一鼻一孔、一臂、一脚,亦犹鱼鸟之相合,更望备惊急。”
《国语辞典》:急令  拼音:jí lìng
迅速下达命令。《三国演义》第五回:「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
《骈字类编》:鸟急(鸟急)
宋 陈与义 咏青溪石壁 人行峥嵘下,鸟急浩荡内。
《國語辭典》:性急  拼音:xìng jí
性情急躁。《红楼梦》第六一回:「姐姐太性急了,横竖等十来日就来了,只管找他做什么。」《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差人原是个好意,不想你老兄这等性急,先跑得来了,没法只好还请外边去散步一回罢。」
《漢語大詞典》:艰急(艱急)
(1).艰难危急。国语·鲁语上:“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 宋 曾巩 《韩魏公挽歌词》之二:“覆冒荒遐知大度,委蛇艰急见孤忠。”
(2).困难。宋史·宋太初传:“会西鄙有警,转餽艰急,改刑部郎中,充 陕西 转运使。”
《漢語大詞典》:急棹
谓船急行。 唐 张说 《岳州观竞渡》诗:“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漢語大詞典》:急涧(急澗)
湍急的涧水。 唐 韦应物 《寻简寂观瀑布》诗:“躡石敧危过急涧,攀崖迢递弄悬泉。” 宋 朱熹 《卧龙之游》诗:“躡石渡急涧,穷源得灵湫。” 元 周伯琦 《还自上京途中纪事》诗之五:“峭厓屏列翠,急涧玉鸣环。”
分類:湍急涧水
《國語辭典》:急电(急電)  拼音:jí diàn
1.闪电。唐。韩偓〈妒媒〉诗:「难留旋逐惊飙去,暂见如随急电来。」唐。齐己〈夏雨〉诗:「乍红萦急电,微白露残阳。」
2.紧急传达的电报。如:「家里来了急电,要他赶紧回家探视病危的父亲。」《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胡统领未到严州的头一天,又有急电打来:『访得匪势猖狂,不易措手。』他老听了格外愁闷。」
《漢語大詞典》:急传(急傳)
快速的驿传。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周公 旦 从 鲁 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饗国而杀贤者,何也?’” 宋 苏舜钦 胡舜元 《地动联句》:“坦途重车僨,急传壮马攲。”
《國語辭典》:褊急  拼音:biǎn jí
度量狭小,性情急躁。《诗经。魏风。葛履。序》:「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商君书。垦令》:「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也作「褊躁」。
《韵府拾遗 文韵》:急闻(急闻)
汉书贾山传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