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0,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急作
急遽
迫急
急濑
急求
严急
急政
边急
急进
急弦
急忙
急缓
上急
急事
急救
《分类字锦》:急作
论衡作豆酱恶闻雷此欲使人急作不欲积久
分类:
《國語辭典》:急遽  拼音:jí jù
快速、急速。如:「寒流来袭,气温急遽下降。」《明史。卷三○九。流贼列传。序》:「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漢語大詞典》:迫急
(1).紧急;危急。《燕丹子》卷下:“﹝太子﹞见 軻 曰:‘今 秦 已破 赵国 ,兵临 燕 ,事已迫急,虽欲足下计,安施之!’”汉书·王莽传下:“﹝ 莽 ﹞性好时日小数,及事迫急,亶为厌胜。”后汉书·邓训传:“原诸 胡 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2).指峻急,严厉。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但祇宽得转运司上供年额钱斛,则官吏自然不行迫急之政,而民自受赐矣。”
《漢語大詞典》:急濑(急瀨)
(1).湍急的水流。 唐 许浑 《泛五云溪》诗:“急瀨鸣车轴,微波漾钓筒。” 元 黄溍 《西岘峰》诗:“层云抱春岑,急瀨洩嵌竇。”
(2).指急湍声。 宋 陆游 《秋夜闻雨》诗:“清似钓船闻急瀨,悲於静院听繁砧。”
《韵府拾遗 尤韵》:急求
礼记九十饮食不离寝疏谓老人饮食无时或急求须得故不离于寝
分类:急求
《漢語大詞典》:严急(嚴急)
(1).严厉躁急;严厉急迫。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听之不聪,是谓不谋’,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则不能谋虑利害,失在严急,故其咎急也。”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詔书督遣严急,所经之界停留五日者,二千石免官。”
(2).犹严酷。新五代史·杂传·李振:“今主上严急,诛杀不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斯 虽出 荀卿 之门,而不师儒者之道,治尚严急。”
(3).犹危急,紧急。魏书·萧宝夤传:“﹝ 萧衍 ﹞将害 宝夤 ,以兵守之,未至严急,其家阉人 颜文智 与左右 麻拱 、 黄神 密计,穿墙夜出 宝夤 。”
《漢語大詞典》:急政
催征赋税。管子·五行:“睹丙子火行御,天子敬行急政,旱札,苗死民厉。”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政读为征。”
《漢語大詞典》:边急(邊急)
边疆的危急形势。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 。” 唐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 王 某文武材也,此正思擢之,以紓边急。”
《國語辭典》:急进(急進)  拼音:jí jìn
1.猛力进取。《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颎急进,与晏等共追之于令鲜水上。」
2.急求官位的晋升。《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论曰》:「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
《國語辭典》:急弦(急絃)  拼音:jí xián
节奏快速的弦乐。《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魏太子诗》:「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國語辭典》:急忙  拼音:jí máng
急迫匆忙。《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们!」《西游记》第一回:「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
《漢語大詞典》:急缓(急緩)
(1).严与宽;紧与松。管子·七臣七主:“彼时有春秋,岁有败凶,政有急缓。”列子·汤问:“推於御也,齐辑乎轡衔之际,而急缓乎脣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
(2).危急,紧急。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即有急缓, 周亚夫 可任将军!”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人情顾家,诸将掾吏,可分遣休息,急缓召之,不难。” 宋 欧阳修 《与集贤杜相公书》:“某才薄力劣,不足以备急缓之用。”
分類:危急紧急
《漢語大詞典》:上急
急忙。 王统照 《刀柄》:“天还没到午刻,上急地跑到离城十里的大镇上休息了半天。”
分類:上急急忙
《国语辞典》:急事  拼音:jí shì
紧急而须立即处理的事情。如:「看他低著头匆匆从身边走过,似乎有急事在身。」《儒林外史》第五回:「像这都是历年积聚的,恐怕我有急事好挐出来用的」
《國語辭典》:急救  拼音:jí jiù
对病症或意外受伤的紧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