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0,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急赈
哀急
猝急
私急
舒急
眉急
厉急
剽急
起急
谒急
急骤
骤急
干急
悍急
烦急
《漢語大詞典》:急赈(急賑)
亦作“ 急振 ”。 紧急救济。《清会典事例·户部·赈饥》:“ 李鸿章 即督飭印委各员,迅速分投查勘,设法拯救,散发急賑。” 鲁迅 《准风月谈·双十怀古》:“中国红十字会筹募 湖南 、 辽西 各省急振。”
《漢語大詞典》:哀急
谓声调悲凉激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荀勗 改悬,声节哀急。”
《漢語大詞典》:猝急
急迫,紧急。 宋 岳飞 《申省条画合行事件札子》:“ 飞 差人前去体探,得 通 泰 二州即目并无粮斛,况粮斛猝急,难以擘画。”
分類:急迫紧急
《漢語大詞典》:私急
个人的急事。韩非子·説难:“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
分類:个人急事
《漢語大詞典》:舒急
犹缓急。后汉书·霍谞传:“情之异者,刚柔舒急倨敬之閒。”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简精钝於符表,详舒急乎声气。”
分類:缓急
《國語辭典》:眉急  拼音:méi jí
比喻事情急迫,像火烧到眉毛一般。如:「这件事已到眉急地步,不能再迟疑不决了。」
《分类字锦》:厉急(厉急)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分类:厉急
《漢語大詞典》:剽急
(1).勇猛敏捷。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昔每闻东主杀生赏罚,不任下人,又今以垂没之命,卒召太傅,属以后事,诚实可虑。加 吴 楚 剽急。乃昔所记,而太傅离少主,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之术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至是 育 復上奏,言宜坚壁清野,挫剽急之锋,徐观其势而为之策。”
(2).谓声音激越。 晋 潘岳 《笙赋》:“或桉衍夷靡,或竦踊剽急。”
(3).水流湍急貌。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其水黝黑,约三百里,奔流剽急。”
《國語辭典》:起急  拼音:qǐ jí
北平方言。指发急。
分類:着急发急
《漢語大詞典》:谒急(謁急)
告急。战国策·韩策三:“ 赵 魏 攻 华阳 , 韩 謁急於 秦 。” 鲍彪 注:“以急告也。”新唐书·狄仁杰传:“时太学生謁急,后亦报可。”
分類:告急
《國語辭典》:急骤(急驟)  拼音:jí zòu
紧急、急速。《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衙内总要买,必须从容一日,岂是一时急骤的事。」
《漢語大詞典》:骤急(驟急)
急遽;急促。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一章:“团首长们在一跳一跳的油灯下开会,突然一阵骤急的电话铃响了起来。” 王怀棠 《山东女响马》第十章:“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的穷苦百姓,最怕听见这骤急的狗叫。”
分類:急遽急促
《國語辭典》:乾急  拼音:gān jí
心中白白著急,却没办法解决问题。如:「与其在那里乾急,不如静下心来来想想办法。」
分類:干着急
《漢語大詞典》:悍急
亦作“ 悍亟 ”。亦作“ 悍疾 ”。
(1).迅猛。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且 匈奴 者,轻疾悍亟之兵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拨马》:“若与以悍急之乘,恐致颠扑。”
(2).犹湍急。 唐 韩愈 《送区册序》:“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住有之。” 宋 曾巩 《齐州二堂记》:“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於崖下,则泊然而止。”明史·四川土司传一·建昌卫:“ 江 流悍急,不可行舟。”
分類:迅猛湍急
《漢語大詞典》:烦急(煩急)
苛细峻急。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 汉 郑玄 笺:“喻 平王 政教烦急,而恩泽之令不行于下民。”
分類:苛细峻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