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鸣滩(鳴灘)
急流发出响声的河滩。 清 吴伟业 《夜泊汉口》诗:“秋气入鸣滩,钩帘对影看。” 清 吴伟业 《涂松晚发》诗:“籪响若鸣滩,芦洲疑骤雨。”
《漢語大詞典》:神门(神門)
(1).中医学用语。即神门脉。古代全身诊治法三部九候之一。位于掌后锐骨端陷中的动脉处。《素问·至真要大论》:“神门絶,死不治。”
(2).指针灸穴位名。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神门者,土也。一名兑衝,一名中都,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手少阴脉之所注也。为俞,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3).帝王陵墓祭殿的宫门。 唐子兰 《寄乾陵杨侍郎》诗:“碑寒树古神门上,管得无穷空白云。”
(4). 黄河 中游 三门峡 中段急流之俗称。 贺敬之 《三门峡歌》:“ 神门 险, 鬼门 窄, 人门 以上百丈崖。”
《国语辞典》:滩师(滩师)  拼音:tān shī
指导舟船经过急流险滩的人。
《國語辭典》:泷船(瀧船)  拼音:lóng chuán
可在急湍上驾驶的轻舟。唐。元稹〈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江馆连沙市,泷船泊水滨。」
《漢語大詞典》:湍波
急流的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輟。” 唐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诗:“问我将何事,湍波歷几重?”
分類:急流
《漢語大詞典》:湍鸣(湍鳴)
指急流的响声。 清 孙枝蔚 《曹娥江舟中》诗:“日斜舟易驻,愁絶听湍鸣。”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三:“湍鸣浩浩,天地淼寥。”
分類:急流响声
《國語辭典》:驶流(駛流)  拼音:shǐ liú
大气主流的流动,它对大气内其他流体的运动方向,具有强大影响力。
《国语辞典》:地滑  拼音:dì huá
一种小规模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原因包括山崩、开发山坡时不慎挖掉岩层的受力部分而迫使岩块多滑至另一著力点、或因河流转弯处因急流的冲刷而造成岩石下滑等。常见的现象包括岩滑、岩流。
《漢語大詞典》:奔濑(犇瀨)
急湍,急流。东观汉记·梁竦传:“服荔裳如朱紱兮,骋鸞路於犇瀨。” 元 杨载 《春雪次陈元之韵》:“百沸疑犇瀨,孤撑没峻岭。”
分類:急湍急流
《國語辭典》:皮船  拼音:pí chuán
用极坚硬的树枝做骨干,且覆以牛皮的圆形船。唐。白居易 新乐府。蛮子朝:「蛮子朝,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巂州道路遥。」
《漢語大詞典》:素湍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浍水:“ 絳水 ,出 絳山 东谷……北注悬流,奔壑十一许丈,青崖若点黛,素湍如委练,望之极为奇观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去山三十里许,望山上水,可高二十餘里,素湍皓然,頽波歷溪,沿流而下。”
《漢語大詞典》:圜流
漩涡急流。《列子·说符》:“圜流九十里。”《孔子家语·致思》:“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能导,黿鼉不能居。”
分類:漩涡急流
《漢語大詞典》:幽濑(幽瀨)
深谷中的急流。 元 丁复 《送王伯庸赴石埭校官》诗:“奇峰花作朵,幽瀨玉为湍。所喜无迎送,高吟寄碧澜。”
《漢語大詞典》:洪湍
汹涌的急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东源东南流,分为二水,涧澜双引,洪湍濬发。”
分類:汹涌急流
《國語辭典》:泡泡  拼音:pāo pāo
1.形容液体成泡状。
2.液体冒泡产生的声音。如:「杯中汽水,泡泡作声。」《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晋。郭璞。注:「浑浑泡泡,水濆涌之声也。」
3.形容物体宽大膨松。如:「泡泡裤」、「泡泡袖」。
《國語辭典》:泡泡  拼音:pào pào
气泡、水泡或泡状的东西。如:「吹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