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怜悯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矜恤也。汉书,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悯焉。
七相──菩萨七相怜悯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无畏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以无畏力,起怜悯心,随顺众生身语意业,利益安乐,是名无畏怜悯。(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如理怜悯〕,理即法也。谓菩萨于诸有情,如法怜悯,利益一切,而终不以非法、非律、非贤善行,劝化有情,乖违于理,是名如理怜悯。
〔三、无倦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慇勤怜悯,随其所宜,发起一切饶益事业,曾无厌倦,是名无倦怜悯。
〔四、无求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不待求请,自起怜悯,为作利益,是名无求怜悯。
〔五、无染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无爱染心,而起怜悯,广饶益他,不祈恩报,亦不希望当来之果,是名无染怜悯。
〔六、广大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起怜悯心,至广至大,虽遭一切不饶益事,宁自身受苦,终不弃舍,令其安乐,是名广大怜悯。
〔七、平等怜悯〕,谓菩萨以如上种种怜悯众生功德相状,普于一切平等饶益,无有分限,是名平等怜悯。
怜悯相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慈悲菩提之心,悯念一切众生,广行方便,饶益摄受,是为怜悯相。
无畏怜悯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诸有情,以无畏力,起怜悯心,随顺众生身语意业,利益安乐,是名无畏怜悯。(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如理怜悯
【三藏法数】
理即法也。谓菩萨于诸有情,如法怜悯,利益一切,而终不以非法、非律、非贤善行,劝化有情,乖违于理,是名如理怜悯。
无倦怜悯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诸有情,慇勤怜悯,随其所宜,发起一切饶益事业,曾无厌倦,是名无倦怜悯。
无求怜悯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诸有情,不待求请,自起怜悯,为作利益,是名无求怜悯。
无染怜悯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诸有情,无爱染心,而起怜悯,广饶益他,不祈恩报,亦不希望当来之果,是名无染怜悯。
广大怜悯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诸有情,起怜悯心,至广至大,虽遭一切不饶益事,宁自身受苦,终不弃舍,令其安乐,是名广大怜悯。
平等怜悯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如上种种怜悯众生功德相状,普于一切平等饶益,无有分限,是名平等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