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97,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40 41 42 43 下一页
要略念诵经
威怒王使者念诵法
威怒王念诵法
前念
信一念
系念
系念定生愿
持念
持息念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
后念
祈念
高念佛
高声念佛
佛类词典(续上)
背念要略念诵经
威怒王使者念诵法
威怒王念诵法
前念
信一念
系念
系念定生愿
持念
持息念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
后念
祈念
高念佛
高声念佛
背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厌背生死安住于涅槃之念也。瑜伽论记六下曰:「念求出世违背生死,故言背念所背生死之心,安住无漏涅槃之念。」
【佛学常见辞汇】
厌背生死而安住于涅槃的心念。
(术语)厌背生死安住于涅槃之念也。瑜伽论记六下曰:「念求出世违背生死,故言背念所背生死之心,安住无漏涅槃之念。」
【佛学常见辞汇】
厌背生死而安住于涅槃的心念。
要略念诵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之略名。
(经名)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之略名。
威怒王使者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之略名。
(经名)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之略名。
威怒王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之略名。
(经名)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之略名。
前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法相续,竖分析之,至其极处谓之一念,念之过去者为前念,后来者为后念。礼赞曰:「今身愿生彼国者,行住坐卧必须励心剋己,昼夜莫废,毕命为期,上在一形,似如少苦,前念命终,后念即生彼国。长时永劫,常受无为法乐。」
【佛学常见辞汇】
指过去的意念,未来的意念则叫做后念。
(术语)心法相续,竖分析之,至其极处谓之一念,念之过去者为前念,后来者为后念。礼赞曰:「今身愿生彼国者,行住坐卧必须励心剋己,昼夜莫废,毕命为期,上在一形,似如少苦,前念命终,后念即生彼国。长时永劫,常受无为法乐。」
【佛学常见辞汇】
指过去的意念,未来的意念则叫做后念。
信一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一念)
(术语)(参见:一念)
一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證文类三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之一刹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注上曰:「百一生灭名为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摩诃僧祇律十七,则谓「二十念名为一瞬顷,二十瞬名为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为一罗豫,二十罗豫名为一须臾,日极长时,有十八须臾,夜极短时,有十二须臾,夜极长时,有十八须臾,日极短时,有十二须臾。」此即一昼夜为三十须臾,一须臾二十分为一罗豫,一罗豫二十分为一弹指,一弹指二十分为一瞬,一瞬二十分即为一念之说也。又大智度论三十,引经论谓「一弹指顷有六十念。」华严探玄记十八,谓「刹那兹云念顷,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此二说可为同意。彼翻译名义集五,谓「刹那毗昙翻为一念」者,亦即以一念与一刹那解为同义也。(二)思念对境一次也。其义亦多。如天台,以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又或以本觉灵知之自性,谓为一念。净土门诸派,以古来一念多念之论盛行,随而一念之解,其说不一,如日本幸西氏,称弥陀果体所成就之佛智,谓为一念,所谓「一乘即弘愿,弘愿即佛智,佛智即一念」是也。如日本亲鸾氏,以闻名信喜之心,名为一念,教行信證六,所谓「一念云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为一心。」是也。又依选择集上,则谓「念与声是一。」其證则引观经下品下生「使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论十念即为十声。故诵经谓之念经。诵法华谓之念法华。称佛名谓之念佛。凡念字之义,虽通于观念称念,而弥陀之本愿为称念,故一念十念之念,即指称佛之声也。按义寂之无量寿经疏曰:「此言念者,谓称南无阿弥陀佛。经此六字顷,名一念。」同疏一曰:「言一念者,以事究竟为一念,非唯生灭刹那等。」无量寿经上曰:「乃至十念。」同下曰:「乃至一念。」即一念十念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一个念头。2。(喻)极短的时间。
【佛学次第统编】
一念者,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本觉灵知自性,亦即一念。夫一心具三千,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则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俗语佛源】
极短促的时间,称为「一念」。「一念」短到什么程度?《仁王经》说,「一念」中包括九十刹那,一刹那中又包括九百次生灭。《往生论经》说,「一念」中包括六十刹那。佛家提倡从「一念相应」下手修行,即抓住一闪念,与清净自性、禅定智慧等互相契合。又提倡「一念不生」,即凝心息虑,不生一念妄心。佛家还认为,空间、时间都产生于「一念」心中,所谓「一念三千(世间)」,「一念万年」,皆指此。后因以「一念」指一闪念间。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俗语中又有「一念之差」,谓动念间出的差错。如夏衍《掌声与哀声》:「(执政的阶层)一念之差,一事之误,往往可以使千千万万人民沦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境。」 (李明权)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念即心念。此之一念,有真有妄。若凡夫以根对尘所起之念,念念生灭,此妄念也。若离根尘,真净明妙,虚彻灵通之念,即是如来正智之念也。此正智之念,非生非灭,不常不断,促一刹那而非短,延无量劫而非长。经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是也。(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梵语刹那,华言一念。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术语)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證文类三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之一刹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注上曰:「百一生灭名为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摩诃僧祇律十七,则谓「二十念名为一瞬顷,二十瞬名为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为一罗豫,二十罗豫名为一须臾,日极长时,有十八须臾,夜极短时,有十二须臾,夜极长时,有十八须臾,日极短时,有十二须臾。」此即一昼夜为三十须臾,一须臾二十分为一罗豫,一罗豫二十分为一弹指,一弹指二十分为一瞬,一瞬二十分即为一念之说也。又大智度论三十,引经论谓「一弹指顷有六十念。」华严探玄记十八,谓「刹那兹云念顷,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此二说可为同意。彼翻译名义集五,谓「刹那毗昙翻为一念」者,亦即以一念与一刹那解为同义也。(二)思念对境一次也。其义亦多。如天台,以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又或以本觉灵知之自性,谓为一念。净土门诸派,以古来一念多念之论盛行,随而一念之解,其说不一,如日本幸西氏,称弥陀果体所成就之佛智,谓为一念,所谓「一乘即弘愿,弘愿即佛智,佛智即一念」是也。如日本亲鸾氏,以闻名信喜之心,名为一念,教行信證六,所谓「一念云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为一心。」是也。又依选择集上,则谓「念与声是一。」其證则引观经下品下生「使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论十念即为十声。故诵经谓之念经。诵法华谓之念法华。称佛名谓之念佛。凡念字之义,虽通于观念称念,而弥陀之本愿为称念,故一念十念之念,即指称佛之声也。按义寂之无量寿经疏曰:「此言念者,谓称南无阿弥陀佛。经此六字顷,名一念。」同疏一曰:「言一念者,以事究竟为一念,非唯生灭刹那等。」无量寿经上曰:「乃至十念。」同下曰:「乃至一念。」即一念十念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一个念头。2。(喻)极短的时间。
【佛学次第统编】
一念者,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本觉灵知自性,亦即一念。夫一心具三千,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则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俗语佛源】
极短促的时间,称为「一念」。「一念」短到什么程度?《仁王经》说,「一念」中包括九十刹那,一刹那中又包括九百次生灭。《往生论经》说,「一念」中包括六十刹那。佛家提倡从「一念相应」下手修行,即抓住一闪念,与清净自性、禅定智慧等互相契合。又提倡「一念不生」,即凝心息虑,不生一念妄心。佛家还认为,空间、时间都产生于「一念」心中,所谓「一念三千(世间)」,「一念万年」,皆指此。后因以「一念」指一闪念间。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俗语中又有「一念之差」,谓动念间出的差错。如夏衍《掌声与哀声》:「(执政的阶层)一念之差,一事之误,往往可以使千千万万人民沦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境。」 (李明权)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念即心念。此之一念,有真有妄。若凡夫以根对尘所起之念,念念生灭,此妄念也。若离根尘,真净明妙,虚彻灵通之念,即是如来正智之念也。此正智之念,非生非灭,不常不断,促一刹那而非短,延无量劫而非长。经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是也。(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梵语刹那,华言一念。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系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系念。玄应音义三曰:「古文系继二形,今作系同,古帝反。说文:系,结束,亦连缀不绝也。」
(术语)同于系念。玄应音义三曰:「古文系继二形,今作系同,古帝反。说文:系,结束,亦连缀不绝也。」
系念定生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愿。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术语)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愿。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持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持忆念正法而不忘失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和忆念正法,使不忘失。
【佛学次第统编】
受持忆念正法而不忘失也。
(术语)受持忆念正法而不忘失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和忆念正法,使不忘失。
【佛学次第统编】
受持忆念正法而不忘失也。
持息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旧云数息,新云持息,五停心之一。俱舍论廿二曰:「阿那阿波那念,言阿那者谓持息入,是引外风令入身义。阿波那者谓持息出,是引内风令出身义。慧由念力观此为境,故名阿那阿波那念,以慧为性。而说念者,念力持故。」梵A^na%pa%na。
(术语)旧云数息,新云持息,五停心之一。俱舍论廿二曰:「阿那阿波那念,言阿那者谓持息入,是引外风令入身义。阿波那者谓持息出,是引内风令出身义。慧由念力观此为境,故名阿那阿波那念,以慧为性。而说念者,念力持故。」梵A^na%pa%na。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
后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刻刻移行间其先瞬间曰前念,其次瞬间云后念。又谓其初一念决定,其后永永相续之间。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的念叫做前念,后来的念即叫做后念。
(术语)于刻刻移行间其先瞬间曰前念,其次瞬间云后念。又谓其初一念决定,其后永永相续之间。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的念叫做前念,后来的念即叫做后念。
祈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祈祷同。
(术语)与祈祷同。
高念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高声念佛也。
(杂语)高声念佛也。
高声念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对于轻声念佛而言,又名厉声念佛。即大声唱南无阿弥陀佛也。阿弥陀经通赞疏中所谓「念佛有三:一心念,心中系念。二轻声念,为自耳所闻故。三高声念」是也。
(杂语)对于轻声念佛而言,又名厉声念佛。即大声唱南无阿弥陀佛也。阿弥陀经通赞疏中所谓「念佛有三:一心念,心中系念。二轻声念,为自耳所闻故。三高声念」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