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蒿目时艰(蒿目時艱)  拼音:hāo mù shí jiān
忧虑世局、时事而内心难安。《孽海花》第三○回:「先本是台湾的臬台,因蒿目时艰,急流勇退。」
《漢語大詞典》:安心落意
放心,无忧虑。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 邓秀梅 又从许多知道 李月辉 的同志口中打听了他的出身、能力和脾气,知道他是一个可以依靠,很好合作的同志。想起这些,她又安心落意了。”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他安心落意地收拾睡了,不久发出了鼾声。”
《漢語大詞典》:单忧极瘁(單憂極瘁)
谓极尽忧虑辛劳之苦。单,通“ 殫 ”。 清 曾国藩 《陈岱云易安人墓志铭》:“安人单忧极瘁,衣不解带者四十餘日。”
《國語辭典》:定心丸  拼音:dìng xīn wán
比喻能使人安心的言语或行为。如:「听到你的承诺,他像是服下一粒定心丸,连日来的不安终于宣告解除。」
《國語辭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寝食难安。典出《列子。天瑞》。后比喻无谓的忧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著急。」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
《漢語大詞典》:难心丸(難心丸)
比喻使人心绪不宁、忧虑重重的言行。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也不知那作书的是因当年果真有这等一桩公案,秉笔直书,也不知他閒着没的作了,找着钻钢眼穿小鞋儿,吃难心丸儿,撒这等一个大躺綫儿,要作这篇狡獪文章,自己为难自己。”
《漢語大詞典》:适性忘虑(適性忘慮)
谓顺悦情性忘却忧虑。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遁斋闲览》云: 荆公 碁品殊下,每与人对局,未尝致思,随手疾应,觉其势将败,便敛之,谓人曰:‘本图适性忘虑,反苦思劳神,不如且已。’”
《漢語大詞典》:伤心蒿目(傷心蒿目)
旧时谓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孔夫子 ﹞于是乎就喟嘆曰:‘吾与 点 也。’这句话正是个伤心蒿目之词,不是个志同道合之语。”
《漢語大詞典》:伤忡(傷忡)
悲伤忧虑。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忡。”忡,一本作“ 冲 ”。
《漢語大詞典》:少年白发
指年轻人过早出现白发。可能因精神过度疲劳、忧虑、紧张,也可因血液循环障碍及某些严重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此外与头发中色素成分有关的铜、钴、铁微量元素不足,以及叶酸、维生素b缺乏也可能相关。一般不影响健康。
《漢語大詞典》:搔忧(搔憂)
忧虑,忧伤。 清 缪艮 《珠江名花小传·婕卿》:“但冀随时珍惜,勿过搔忧。”
分類:忧虑忧伤
《國語辭典》:困心衡虑(困心衡慮)  拼音:kùn xīn héng lǜ
衡,横也,阻塞之意。困心衡虑指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语本《孟子。告子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比喻处心积虑,费尽心思。《孟子。告子下》清。焦循。正义:「苏秦去秦而归事,夜发书伏诵,引锥自刺其股,可谓困心衡虑矣。」
《漢語大詞典》:焦思苦虑(焦思苦慮)
着急忧虑,苦心思考。 邹韬奋 《经历》三三:“我这时的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 绥远 的被侵略,每日所焦思苦虑的只是这个问题。”
《漢語大詞典》:焦眉愁眼
形容忧虑愁苦的表情。 艾芜 《山峡中》:“ 野猫子 作出焦眉愁眼的样子,一面就摸着她的足,叹气。”亦作“ 焦眉皱眼 ”。 沙汀 《兽道》:“街上十分冷落,几个站在门口看街的女人,老远就焦眉皱眼,随即退进门槛内面去了。”
《漢語大詞典》:煎憹
焦急。忧虑。 南朝 宋 谢庄 《与江夏王义恭笺》:“疾患如此,当復几时见圣世,就其中煎憹若此,实在可矜。”
分類:焦急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