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愁窘
忧愁困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居第吉凶:“南教坊 马四娘 ,号 湘兰 者,年过五旬,虽畜妓十餘曹,而门庭闃然,愁窘无计。”
《国语辞典》:忧惙(忧惙)  拼音:yōu chuò
忧愁悲伤。明。陈与郊《文姬入塞》:「玉关免涉,泪珠省啜,两下打开忧惙!」
《漢語大詞典》:焦苦
(1).忧愁困苦。史记·天官书:“争於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饉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禨祥候星气尤急。”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贤者必欲推己之乐以乐众,故虽焦苦其身,而不舍爵位者,非己所乐也。” 吴组缃 《山洪》三一:“奶奶看着这些情形,想到农忙就要开始,可是应该办的事全没有头绪,心里有说不出的焦苦。”
(2).指物体烧焦所产生的难闻气味。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风把带着焦苦气味的浓烟,吹过了树木葱茏的烽台山巅。”
《漢語大詞典》:愁猜
忧愁猜惧。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伾文 未揃 崖州 炽,虽得赦宥恒愁猜。”
分類:忧愁
《漢語大詞典》:愊臆
亦作“ 愊亿 ”。亦作“ 愊忆 ”。亦作“ 愊抑 ”。
(1).愤怒、悲伤、忧愁之气郁结胸中。《方言》第十三“臆,满也” 晋 郭璞 注:“愊臆,气满之也。”汉书·陈汤传:“﹝ 陈汤 ﹞策虑愊亿,义勇奋发。” 颜师古 注:“愊亿,愤怒之貌也。”后汉书·冯衍传下:“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紜。” 李贤 注:“愊忆,犹鬱结也。”《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望子旧车,览尔遗衣,愊抑失声,迸涕交挥。” 李周翰 注:“愊抑,哀愤也。”
(2).形容声音的悲哀。 明 张煌言 《闻孤鸟有作》诗:“孤鸟孤鸟声愊忆,风雨中宵我心惻。”
(3).忠诚。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 徐乐 、 严安 ,愊臆见收;有嘉 秀伯 ,良亦其儔。”
《漢語大詞典》:忧悁(憂悁)
忧愁忿恨。 明 陈子龙 《杂诗》之十九:“我行适见之,中心怀忧悁。”
分類:忧愁忿恨
《漢語大詞典》:忧惑(憂惑)
忧愁疑惧。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闻急召,忧惑溃乱,非贤人所宜。” 汉 焦赣 《易林·遯之无妄》:“大人受福,童蒙忧惑,利无所得。”
分類:忧愁疑惧
《漢語大詞典》:忧耿(憂耿)
忧愁烦躁。语本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南朝 梁武帝 《敕答释明彻》:“省疏,增其忧耿。”
《漢語大詞典》:养愁(養愁)
蓄积忧愁。 唐 张籍 《书怀寄王秘书》诗:“祗於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
分類:蓄积忧愁
《漢語大詞典》:焦愁
焦急忧愁。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而空自焦愁,无益於事。” 宋 司马光 《田家》诗:“皇心虽惻隐,蓬户或焦愁。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七:“他们又有他们的焦愁和恐怖,这在事实上是促进了开城的原动力。”
分類:焦急忧愁
《漢語大詞典》:私戚
个人的悲哀,忧愁。南史·邓元起传论:“ 起 勤乃胥附,功惟闢土,劳之不图,祸机先陷。冠军之贬,於罚已轻, 梁 之政刑,於斯为失。私戚之端,自斯而启,年之不永,不亦宜乎!” 唐 韦应物 《赠别河南李功曹》诗:“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
《漢語大詞典》:忧急(憂急)
忧患危急;忧愁焦急。隋书·天文志中:“心星变黑,大人有忧,直则王失势,动则国有忧急。” 王统照 《鬼影》:“虽在这一天一夜的饥寒晕劳之后,并不因此极感痛苦,惟有心上的种种烦扰、忧急,几乎使我要哭了。”
《國語辭典》:哀愁  拼音:āi chóu
哀伤悲愁。如:「与其哀愁地面对人生,不如勇敢乐观地接受挑战。」
《漢語大詞典》:愁惧(愁懼)
忧愁恐惧。后汉书·西域传·奄蔡:“ 贤 浸以骄横,重求赋税,数攻 龟兹 诸国,诸国愁惧。”北齐书·文宣帝纪:“自皇太后诸王及内外勋旧,愁惧危悚,计无所出。”
《漢語大詞典》:穷穷(窮窮)
(1).轻视、侮辱处于困境的人。荀子·修身:“不穷穷而通者积焉。”吕氏春秋·上德:“臣闻贤主不穷穷。”
(2).谓极其困苦。管子·兵法:“三官不繆,五教不乱,九章著明,则危危而无害,穷穷而无难。” 尹知章 注:“危危、穷穷,皆重有其事。” 石一参 今诠:“民众恒习於军事之教,则化危为安,化穷为通,无害无难。”
(3).忧愁悲伤貌。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当是时也,固不可以闻飞鸟疾风之声,穷穷固无乐已。”
(4).谨慎诚笃貌。 清 恽敬 《庄达甫〈摄山采药图〉序》:“更七年,復见 达甫 充然油然者犹是,而穷穷然而歛,休休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