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忧色(憂色)  拼音:yōu sè
忧愁的神色。《左传。宣公十二年》:「城濮之役,晋师三日谷,文公犹有忧色。」《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当日见徽宗忧色,遂俯伏在地,口称:『万岁,万岁!臣诚惶诚恐。』」
分類:忧愁容色
《漢語大詞典》:愁结(愁結)
(1).忧愁郁结。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而於方寸内,未有是愁结。” 宋 阮逸女 《花心动》词:“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2).指由忧愁郁结成的疙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顿不开眉尖上的眉锁,解不开心头愁结。”
(3).谓愁苦而使眉头皱起。 柔石 《二月》十八:“妇人愁结着眉,十分无力地发怒。”
《國語辭典》:颦蹙(顰蹙)  拼音:pín cù
皱眉蹙额,形容神情忧愁。宋。苏轼〈后杞菊赋〉:「对案颦蹙,举箸噎呕。」《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起,容颦蹙而欲啼。」
分類:忧愁不乐
《漢語大詞典》:惊忧(驚憂)
惊恐忧愁。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水阳陆医》:“吾平生不服凉剂,今虽心躁,元不作渴,盖因避寇惊忧失飢所致。” 清 吴敏树 《京师寄家人书》:“又闻人传説,秋禾早伤,日夕惊忧,恐吾乡里閒事,即未可测。”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顷接十日函,始知 天津 报上,谓我已生脑炎,致使吾友惊忧,可谓恶作剧。”
分類:惊恐忧愁
《漢語大詞典》:忧病(憂病)
犹言忧愁痛苦。诗·周颂·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汉 郑玄 笺:“嬛嬛然孤特,在忧病之中。”
《漢語大詞典》:忧恐(憂恐)
忧愁恐惧。荀子·正名:“心忧恐,则口衔芻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鐘鼓而不知其声。”南史·徐羡之传:“及 江祏 诛,内怀忧恐,然未尝表色。”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是时 吕渭 草敕, 皋 忧恐,问曰:‘僕有何命?’”《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原来 唐 时天官謫贬甚是萧条,亲眷避忌,不十分肯与往来的,怕有朝廷不测,时时忧恐。”
《漢語大詞典》:驱愁(驅愁)
驱除忧愁。 宋 张耒 《春寒》诗:“满酌山樽酒,驱愁尔最亲。” 清 蒋永修 《倾杯乐·送次山再至济上》词:“何处驱愁,此间亦乐。”
分類:驱除忧愁
《漢語大詞典》:忧苦(憂苦)
为之忧愁痛苦;忧愁痛苦。史记·孝文本纪:“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怛惕不安,未尝一日忘於心。”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前日 长 病,陛下忧苦之,使使者赐书、枣脯。” 晋 陆机 《拟古诗·今日良宴会》:“曷为恒忧苦,守此贫与贱。” 唐 窦参 《迁谪江表久未归》诗:“人生年几齐,忧苦即先老。”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决不在她所厌恶的人的面前哭泣,示出自己的怯弱,虽然她心里是忧苦的。”
《漢語大詞典》:别怨
离别的忧愁。 唐 杜审言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诗:“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 宋 张先 《芳草渡》词:“歌时泪,和别怨,作秋悲。”
分類:离别忧愁
《漢語大詞典》:忧悲(憂悲)
忧愁悲痛。庄子·达生:“昔者有鸟止於 鲁 郊, 鲁君 説之,为具太牢以饗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淮南子·原道训》:“忧悲多恚,病乃成积。” 鲁迅 《坟·论睁了眼睛》:“仿佛亡国遭劫的事,反而给 中国 人发挥‘两间正气’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其至,不足忧悲似的。”
《國語辭典》:闵闵(閔閔)  拼音:mǐn mǐn
祈求关爱、忧虑的样子。《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宋。苏轼稼说送张琥〉:「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
《漢語大詞典》:抱愁
心怀忧愁。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三:“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唐 施肩吾 《及第后过扬子江》诗:“忆惜将贡年,抱愁此 江 边。” 元 吴师道 《落花行》:“抱愁无语还空闺,拂釵揽袖香依依。”
《國語辭典》:勿勿  拼音:wù wù
1.即勉勉,勤奋不懈的样子。《礼记。礼器》:「洞洞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飨之也。」汉。郑玄。注:「勿勿,犹勉勉也。」
2.仓皇急遽的样子。晋。王羲之〈章草帖〉:「旨信送之,勿勿当付良信。」唐。杜牧 遣兴诗:「浮生长勿勿,儿小且呜呜。」
3.忧愁恍忽的样子。晋。王羲之延期帖〉:「兄弟上下远至此,慰不可言,嫂不和,忧怀深,期等殊勿勿燋心。」
《國語辭典》:蹙然  拼音:cù rán
忧愁的样子。明。刘元卿《贤奕编。多忧》:「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踊叹不已。」
《國語辭典》:忧烦(憂煩)  拼音:yōu fán
忧愁烦恼。唐。韦应物〈登高望洛城作〉诗:「裴回讫旦夕,聊用写忧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