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6,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忧心
愁予
愁叹
忧思
忧惧
深忧
愁苦
牢愁
忡忡
扬眉
消愁
烦忧
愀然
忧虑
愁寂
《國語辭典》:忧心(憂心)  拼音:yōu xīn
1.忧愁的心绪。《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
2.忧虑担心。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一折:「则要你一路上小心在意,频寄个书信回来,休著我忧心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只是并无子息,日夜忧心。」
《漢語大詞典》:愁予
使我发愁。《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王逸 注:“予, 屈原 自谓也。”一说犹忧愁。 姜亮夫 校注:“予,诸家以为吾之借字,实不辞。予者,......忧也。”按,后人皆用 王 注义。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 唐 皮日休 《贫居秋日》诗:“亭午头未冠,端坐独愁予。” 清 方文 《陆放翁集有“身后人传千首诗”之句予乐而赋之》诗:“千首诗传吾愿足,家人穷饿岂愁予。”
分類:发愁忧愁
《漢語大詞典》:愁叹(愁歎)
亦作“ 愁嘆 ”。 忧愁叹息。《楚辞·九章·抽思》:“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二:“ 饶子卿 隐 庐山 康王谷 ,无瓦屋,代以茅茨……或时雨湿致漏,则以油幄承梁,坐於其下,初不愁叹。”《西游补》第五回:“ 西施 、 丝丝 ,一齐愁嘆。” 叶圣陶 《饭》:“他们的父母整天愁叹。”
《國語辭典》:忧思(憂思)  拼音:yōu sī
1.忧虑。《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2.忧愁的情绪。《文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國語辭典》:忧惧(憂懼)  拼音:yōu jù
忧愁恐惧。《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劫杀死亡之君,此其心之忧惧,形之苦痛也,必甚于厉矣。」《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杜威忧惧,退至阳城。」
《漢語大詞典》:深忧(深憂)
(1).深重的忧愁。晏子春秋·谏下二:“女子入门, 晏子 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 张纯一 校注:“忧形於色。”
(2).十分担忧。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 蜀 景耀 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 譙周 深忧之。” 清 曾国藩 《复彭丽生书》:“窃尝以为无兵不足深忧,无餉不足痛哭。”
《國語辭典》:愁苦  拼音:chóu kǔ
忧愁苦闷。《楚辞。屈原。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有司责笃严急,细民不胜愁苦。」
《國語辭典》:牢愁  拼音:láo chóu
忧愁。宋。刘克庄 次韵实之春日诗:「牢愁余发五分白,健思君才十倍多。」
分類:忧愁忧郁
《國語辭典》:忡忡  拼音:chōng chōng
1.心忧的样子。《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元。张可久〈小桃红。倚阑花影背东风〉曲:「恨忡忡,一春愁压眉山重。」
2.饰物下垂的样子。《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漢語大詞典》:扬眉(揚眉)
(1).举目。列子·汤问:“ 离朱 子羽 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 宋 苏轼 《戏子由并次慎老韵》之二:“何必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济颠化缘疏:“一举手,一低头,只此便是 弥陀佛 ;或扬眉,或謦欬,何处更参慈世尊。”
(2).形容得意、忧愁、愤怒等貌。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 唐 杜甫 《晚晴》诗:“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 黄金臺 。”《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发跡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而谓众宾曰:‘诸公各守其职,各治其事……大难将作,虽诸公之善理,其如之奈何!’”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天安门诗抄·扬眉剑出鞘》:“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3).谓摄提星星光闪烁。汉书·翟方进传:“今提扬眉,矢贯中。”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提,摄提星也。扬眉,扬其芒角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沈钦韩 曰:“摄提两星颊曲,人眉似之。”
《國語辭典》:消愁  拼音:xiāo chóu
消除愁恨。如:「借酒消愁」。《红楼梦》第一回:「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漢語大詞典》:烦忧(煩憂)
(1).麻烦和忧患。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州郡有忧,能治章上奏,解理结烦,使州郡连事,有如 唐子高 、 谷子云 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牘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
(2).烦恼忧愁。 南朝 齐 王融 《敬重正法篇颂》:“翼善开贤敷教义,照蒙啟惑涤烦忧。” 金 元好问 《西园》诗:“登山临水祛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 戴望舒 《静夜》诗:“你在我心头开了烦忧路。”
《國語辭典》:愀然  拼音:qiǎo rán
1.容色骤变的样子。《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2.忧惧的样子。《荀子。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3.忧愁的样子。《国语。楚语上》:「子木愀然,曰:『夫子何如,召之其来乎?』」
《國語辭典》:忧虑(憂慮)  拼音:yōu lǜ
忧愁担心。晋。陶渊明〈杂诗〉一二首之五:「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红楼梦》第六九回:「王夫人正因他风声不雅,深为忧虑;见他今行此事,岂有不乐之理。」
《漢語大詞典》:愁寂
忧愁寂寞。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胡骑攻吾城,愁寂意不愜。” 宋 晏几道 《六幺令》词:“尽堪愁寂。花时往事,更有多情箇人忆。” 明 李沛 《甲午立春》诗:“饥寒与衰谢,愁寂 楚 江滨。” 清 黄景仁 《晓起》诗:“眼看时节改,愁寂感秋蓬。”
分類:忧愁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