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戚貌(慼貌)
忧伤的面色。 晋 陆机 《叹逝赋》:“伤怀悽其多念,慼貌瘁而鲜叹。”
犹戚容。 晋 陆机 《述思赋》:“骇中心於同气,分戚貌於异方。” 晋 陆机 《叹逝赋》:“伤怀悽其多念,戚貌瘁而尠欢。”
《漢語大詞典》:悠忧(悠憂)
忧伤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公曰:‘余悔生劳,不如死逸。’因诉寃苦。 九郎 悠忧以思。”
《漢語大詞典》:颓伤(頽傷)
精神委靡,耽于忧伤。 洪深 《〈飞将军〉跋》:“将士们因为疲劳,或因神经过度受刺激,而颓伤,而放肆,而变态,而生活浪漫化。” 聂绀弩 《兔先生的发言》:“兔先生饱经伤乱,精神渐渐颓伤。”
《漢語大詞典》:心唈
内心忧伤。《诗·大雅·桑柔》“亦孔之僾”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曰:“心唈也。”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心唈》:“《常安民制策》:‘重足侧目,腹诽心唈。’‘心唈’出尔雅注,谓口不敢言而心窃呜唈也。”
《国语辞典》:颦眉蹙额(颦眉蹙额)  拼音:pín méi cù é
皱著眉头,愁苦或忧伤的表情。如:「瞧你,颦眉蹙额,一副世界末日来临的样子。」
《国语辞典》:忽喜忽忧(忽喜忽忧)  拼音:hū xǐ hū yōu
时而欢喜,时而忧伤。如:「投资人的心情随著股价涨跌,忽喜忽忧,变化莫测。」
分类:欢喜忧伤
《国语辞典》:怀忧丧志(怀忧丧志)  拼音:huái yōu sàng zhì
满怀忧伤而丧失了斗志。如:「你要振作精神,不可因这次打击而怀忧丧志。」
《国语辞典》:回肠九回(回肠九回)  拼音:huí cháng jiǔ huí
形容情绪忧伤、悲苦。唐。李商隐〈和张秀才落花有感〉诗:「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
《国语辞典》:惨然不乐(惨然不乐)  拼音:cǎn rán bù lè
形容忧伤悲悽而不愉悦。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自老人居大道傍,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皆惨然不乐。」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二出:「你今日容颜惨然不乐,却是为何?」
《国语辞典》:愁眉苦目  拼音:chóu méi kǔ mù
紧锁著眉,苦丧著脸。形容忧伤、愁苦的神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只见一个人在那里和亮臣说话,不住的嗳声叹气,满脸的愁眉苦目。」也作「愁眉苦脸」、「愁眉苦眼」。
《漢語大詞典》:发痗(發痗)
感到忧伤。白雪遗音·起字呀呀哟·盼郎不归:“却原来是一对貍猫成成双对,啐却被你,唬的奴,战战兢兢可只是发痗。”
分類:忧伤
《國語辭典》:咳声叹气(咳聲歎氣)  拼音:hāi shēng tàn qì
因忧愁、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声。《红楼梦》第三三回:「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也作「咳声打气」、「嗐声叹气」。
《漢語大詞典》:懊悴
烦恼忧伤。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因託长者以搆合之,其见受也,则踊悦过於幽击之遇赦;其不合也,则懊悴剧於丧病之逮及己也。”
分類:烦恼忧伤
《漢語大詞典》:悼愓
忧伤恐惧。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明神祸福,必有徵应……暴病而死,悼惕无已。”
分類:忧伤恐惧
《國語辭典》:疢如疾首  拼音:chèn rú jí shǒu
内心烦热得头痛脑胀。《诗经。小雅。小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三国志。卷三六。蜀书。马超传》:「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