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19,分108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徐唐(字 守忠、守中 )
秦怀忠(字 伯良 )
释显忠(号 祖印禅师 )
郭逵(字 仲通 忠穆 )
李舜举(字 公辅 忠敏 )
萧惟信(字 耶宁 竭忠定乱功臣 )
任守忠(字 稷臣 )
钱忠(字 惟思 )
刘瑾(字 元忠 )
范纯仁(字 尧夫 忠宣 )
赵卨(字 公才 忠肃 )
赵忠政
胡志忠
苏轼(世称 苏东坡、东坡、苏端明、眉山公、坡老、坡公、坡仙、髯苏、老髯苏、玉局翁、雪堂翁、黄州迁客、儋耳翁、玉局仙、老坡、苏密州 别称 苏长公、狂副使、眉山先生苏公、内翰太师文忠公 号 雪堂、雪堂居士、东坡居士 字 子瞻、和仲 文忠 )
其它辞典(续上)
李惟忠徐唐(字 守忠、守中 )
秦怀忠(字 伯良 )
释显忠(号 祖印禅师 )
郭逵(字 仲通 忠穆 )
李舜举(字 公辅 忠敏 )
萧惟信(字 耶宁 竭忠定乱功臣 )
任守忠(字 稷臣 )
钱忠(字 惟思 )
刘瑾(字 元忠 )
范纯仁(字 尧夫 忠宣 )
赵卨(字 公才 忠肃 )
赵忠政
胡志忠
苏轼(世称 苏东坡、东坡、苏端明、眉山公、坡老、坡公、坡仙、髯苏、老髯苏、玉局翁、雪堂翁、黄州迁客、儋耳翁、玉局仙、老坡、苏密州 别称 苏长公、狂副使、眉山先生苏公、内翰太师文忠公 号 雪堂、雪堂居士、东坡居士 字 子瞻、和仲 文忠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夏宗室。父守兀纳剌城,城陷死,惟忠方七岁,为蒙古主将宗王合撒儿留养之。后从嗣王移相哥入中原,有功。为淄川达鲁花赤。子李恒后为元朝大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郁林州博白人,字伯良。以文学孝廉称。第进士。仁宗嘉祐初知徐闻县,平反冤狱,为政清明。历雷州推官、佥书雷州军事、知容州,所至有治声。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1088 【介绍】: 宋河南洛阳人,字仲通。郭遵弟。仁宗康定中,为真定兵马监押,谕降保州叛卒。权忻州,据理拒绝契丹求天池庙地。为荆湖北路钤辖兼知澧州,徙南路,知邵州。英宗治平二年,同签书枢密院,旋出领陕西宣抚使,判渭州。神宗即位,徙镇鄜延,挫西夏易地谋。交阯陷邕管,召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兼荆湖、广南宣抚使,复邕、廉等州,以无全功贬。哲宗立,复左屯卫大将军致仕,起为广州观察使。奉祠卒。善用兵,为一时宿将。有《五原集》、《兰江集》、《节制集》、《奏议》、《对境图释》等。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郭逵(一○二二——一○八八),字仲通,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康定中录为三班奉职,隶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问学。历京东驻泊将、真定兵马监押、泾原都监,湖北南路钤辖、知邵州,泾原路副都部署。治平二年,以检校太保签书枢密院,旋出领陕西宣抚使、判渭州。历判郓州,镇鄜延,判永兴、秦州,知潞州、太原。坐征交趾无功,贬左卫将军。哲宗初致仕,起知潞州、河中,改左武卫上将军,提举崇福宫。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谥忠穆。著有《五原》、《兰江》二诗集及《节制集》五卷、《奏议》五十卷、《经制集》五十卷、《对境图释》五卷。见范祖禹《检校司空左武卫上将军郭公墓志铭》(《范太史集》卷四○),《宋史》卷二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公辅。神福曾孙。少补黄门。仁宗时,为秦凤路走马承受。神宗时,进内侍押班,制置泾原军马,转嘉州团练使。沈括筑永乐城,遣舜举计议。城成,西夏以三十万众来攻,与主将徐禧等皆死。谥忠敏。全宋文·卷一五二八
李舜举,字公辅,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世为内侍,神福曾孙。仁宗时补黄门,出为秦凤路走马承受。熙宁中,历干当内东门、御药院、讲筵阁、实录院。郭逵讨文州,以为广西干当公事。会逵贬,亦降左藏库副使,以文思院使领文州刺史、带御器械。进内侍押班,制置泾原军马。转嘉州团练使。沈括城永乐,遣舜举计议,被围急,断衣襟作奏曰:「臣死无所恨,愿朝廷勿轻此贼。」寻以死闻。谥忠敏。《宋史》卷四六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楮特部人,字耶宁。兴宗重熙十五年为燕赵国王耶律洪基傅,辅导以礼。迁北院枢密副使,兼北面林牙。道宗清宁九年,从耶律仁先平定重元之乱,赐号竭忠定乱功臣。后为北院枢密副使。大康三年,力争太子浚被废事,不得。告老,加守司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稷臣。以荫为入内黄门,累擢入内都知。章献刘太后听政时,权宠甚盛。仁宗未有嗣,属意英宗,守忠居中建议,欲立昏弱者以便操纵。英宗即位,又离间英宗与曹太后,为司马光所劾,贬保信军节度副使、蕲州安置。后起为左武卫将军,致仕。卒年七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惟思。少好学多闻,随侍父游湖湘。后以家祸零替,孤身流客二浙。英宗治平中,道过吴江游赏,悦一女子,赠诗有“满目生涯千顷浪,全家衣食一纶竿”之句,女携诗呈父,其父以女嫁忠。二人泛舟同入烟波,不知所往。或以为小说中人物。全宋诗
钱忠,字惟思。少侍父湖湘,后以家祸零替,流客两浙。英宗治平中,道过吴江,爱其风物,留恋不能去,讽咏游赏,有长桥遇水仙之传说。事见《青琐高议》前集卷五。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永新人,字元忠。刘沆子。第进士。为馆阁校勘。历通判睦州、淮南转运副使、河北转运使等,累拜天章阁待制、知瀛州。坐事改镇广州。与枢密院论戍兵不合,改虔州。战棹都监杨从先奉旨募兵不至,擅遣其子杨懋纠诸县巡检兵集郡下,瑾怒责之,遽发悖谬语,为懋诉于朝,因废于家。逾年复待制、知江州,历福州、秦州、成德军。素有操尚,所至以能称,然御下苛严,好面折人短,以故多招訾怨。全宋诗
刘瑾(?~一○八六),字元忠,吉州(今江西吉安)人。沆子。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明万历《永新县志》卷四)。嘉祐二年(一○五七),为馆阁校勘(《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三四)。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通判睦州(同上书职官六五之二九)。三年,权淮南转运副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四)。六年,加史馆修撰,充河北东路转运使(同上书卷二四七)。历知瀛州、广州。九年,与枢密院论戍兵不合,改知虔州,兼江南西路安抚钤辖(同上书卷二七三),以事罢。元丰三年(一○八○),复天章阁待制、知江州(同上书卷三○九)。四年,知福州(清乾隆《福州府志》卷三一)。哲宗元祐元年,知成德军,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八)。《宋史》卷三三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1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尧夫。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言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卒谥忠宣。有《范忠宣公集》。全宋诗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早年以父荫为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东转运判官,召为殿中侍御史。因“濮议”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蕲州。神宗即位,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庆州、信阳军、齐州。请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复知庆州,未几,召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亲政,用章惇为相,遂坚辞执政,出知颍昌府。后因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分司南京、邓州居住。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有《范忠宣集》二十卷、《弹事》五卷、《国论》五卷、《言行录》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今存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事见《曲阜集》卷三《范忠宣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纯仁诗,以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岁寒堂刊《范忠宣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元刊明修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五四五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皇祐元年进士,父死乃出仕,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事、知襄邑县。治平元年为江东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屡奏不当追尊濮王,遂出通判安州,改蕲州,历京西提点刑狱,京西、陕西转运副使。召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左迁知利州、庆州,黜知信阳军,移齐州。乞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哲宗立,复知庆州,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明年出知颍昌府,踰年知太原府,徙河南。八年,召复拜右仆射,再出知颍昌府,忤章惇意,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归许养疾。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著有《弹事》五卷、《国论》五卷、文集二十卷。见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91 【介绍】: 宋邛州依政人,字公才。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神宗熙宁初,除集贤校理,迁陕西提刑。改知延州,按抚蕃部,使占田募丁充兵。又检括公私闲田七千余顷,募骑兵万七千。元丰中宋军攻西夏,卨为河东转运使,坐粮草不继,黜知淮阳军。寻复职知庆州,再帅延安,屡败西夏兵,安边有功。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全宋文·卷一五八一
赵卨(一〇二七——一〇九一),字公才,邛州依政(今四川新津)人。嘉祐八年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辟掌陕西机宜文字,于边事多所建议。寻除集贤校理、直龙图阁、知延州、桂州、庆州等。元祐中迁枢密直学士,拜端明殿学士、太中大夫。六年卒,年六十五,谥忠肃。见《宋史》卷三三二本传、《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〇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
胡志忠,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曾官淮南等路制置发运司勾当公事。熙宁七年为给事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熙宁十年为勾当公事、秘书丞。见所撰《宋故史夫人墓志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01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词学图录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有《东坡七集》、《东坡词》。黄鹤楼志·人物篇
苏轼(1036~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杭州、湖州等地。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复起后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忠。为北宋后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亦工书画,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有《东坡全集》等。曾作诗《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填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对与黄鹤楼的有关的传说故事做了诗意的描述和渲染。在黄鹄山泉侧原有苏东坡谪居石刻遗像。全宋文·卷一八四九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次子。嘉祐二年登进士乙科,受欧阳修赏识。任凤翔府判官,入直史馆。熙宁间王安石变法,轼因政见分歧,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后,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初返京,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旋拜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其间曾被召还朝任礼部尚书等职。为元祐党争所累,绍圣初谪于惠州,再徙儋州。徽宗立,遇赦北还。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其主要著作存世者有《易传》、《书传》及《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事迹见《栾城后集》卷二二《亡兄子瞻墓志铭》及《宋史》卷三三八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