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慈忍
佛教语。慈悲与忍辱。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佛之所云寂灭,非虚静乎?安乐,非恬愉乎?慈忍,非濡弱乎?”
《漢語大詞典》:忍辱铠(忍辱鎧)
佛教语。袈裟的别名。谓忍辱能防一切外难,故以甲铠为喻。《法华经·持品》:“恶鬼入其身,駡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鎧。” 南朝 梁简文帝 《谢赉纳袈裟启》:“忍辱之鎧,安施九种,功德之衣,惭愧八法。”亦省作“ 忍鎧 ”。大智度论卷十:“忍鎧心坚固,精进弓力强。”
《漢語大詞典》:胯下人
指 汉 韩信 。泛指能够忍辱的人。 元 陈基 《淮阴杂兴》诗:“老来易感 山阳 笛,年少休轻胯下人。”参见“ 胯下 ”。
《國語辭典》:胯下  拼音:kuà xià
1.两腿之间。
2.比喻人未显达前,受人鄙视、嘲弄。参见「胯下之辱」条。《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胯下曾酬一饭金,谁知剧盗有情深?」
《漢語大詞典》:忝颜(忝顔)
(1).犹言忍辱而厚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弟愚不才,忝颜偷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同盟会·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今有穷窶人聚而语,欲向富者告贷……及富者不以礼遇矣,而仍不能不忝颜相求,非某今日之谓乎?”
(2).指无耻而厚颜。 郭沫若 《断断集·屈原时代》:“他能够自沉是他‘行己有耻’,是他的人格过人,不像后世有好些文人一遇着威逼便忝颜事仇而歌功颂德。”
《漢語大詞典》:忍辱草
佛经中说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羊食之,则成醍醐。见《涅槃经》卷二七引《师子吼菩萨》。亦省作“ 忍草 ”。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漢語大詞典》:胯下韩侯(胯下韓侯)
指 汉 韩信 。泛指能够忍辱的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看是何人坐上头,是当日胯下 韩侯 。”参见“ 胯下 ”。
《國語辭典》:胯下  拼音:kuà xià
1.两腿之间。
2.比喻人未显达前,受人鄙视、嘲弄。参见「胯下之辱」条。《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胯下曾酬一饭金,谁知剧盗有情深?」
二种忍辱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非众生忍辱,于风雨寒热等非情法之迫害而忍辱之也。二、众生忍辱,于杀伤骂詈等众生之迫害忍受之也。见智度论十四。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非众生数忍辱〕,谓菩萨若遇风寒冷热水雨等无情之物恼害之时,安然忍受,初不瞋恚,是名非众生数忍辱。
〔二、众生数忍辱〕,谓菩萨若遇有情众生加恶于我,亦能忍受,略不瞋恨,是名众生数忍辱。
忍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羼提Ks!a%nti,译曰忍辱,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也,六波罗蜜之一。法界次第下之上曰:「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维摩经佛国品曰:「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注「肇曰:忍辱和颜,故系以容相,而岂直形报而已。」
【佛学常见辞汇】
忍受各种侮辱而不起瞋恚恼恨,为六波罗蜜之一。
【俗语佛源】
梵语ksanti,音译「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所谓「六度」(又名六波罗密),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这在佛经中是屡见不鲜的。如《维摩诘经·佛国品》说:「忍辱是菩萨净土。」《法华经·序品》说:「见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这就是说,修忍辱的人,能够忍受外来的一切侮辱和恼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像《大集经》中所说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俗话说:「逆来顺受」(语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十二),也就是这个意思。对出家修行者来说,不论是大乘还是小乘,修「忍辱」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大小乘修持者的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断烦恼。如果修行者对于外来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产生烦恼。这就没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忍辱,关系到他一生修持的成败。今引申为有事业心的人,若遇到意外挫折、打击和困难而不能忍受,则将一事无成。孔子曾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见《论语·卫灵公》)。忍辱一词在《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中引申为「忍辱负重」,形容一个人忍受屈辱并承担重任。(无名氏)
【三藏法数】
谓人若遇非理相干,能以情恕,安忍不动,是名忍辱。
【三藏法数】
忍辱者,谓于违逆之境,遇诸毁骂恼害之事,皆能安忍,心无恚恨也。
忍辱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忍辱之心,以能防一切之外障,故譬以衣,遂为袈裟之总名。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也。」释氏要览上曰:「如幻三昧经袈裟名忍辱铠。」
【佛学常见辞汇】
袈裟的总称。
【三藏法数】
谓弘经之人,当行忍辱之行,遮蔽一切众生恶障及烦恼等丑,喻之如衣。故经云:柔和,忍辱衣也。
忍辱仙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迦如来,于因位为忍辱仙,修忍辱之行,为歌利王支分其身。證道歌曰:「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忍辱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生法之二忍。生忍者,忍有情瞋骂捶打等之凌辱也。法忍者,忍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也。于此二法能安然不动,故名忍辱地。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
忍辱草
【佛学大辞典】
(植物)生于雪山之草名。涅槃经二十七曰:「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则出醍醐。」
忍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罗云忍辱经之略称。
忍辱铠
【佛学大辞典】
(譬喻)忍辱能防一切之外难,故譬以甲铠。法华经劝持品曰:「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
忍辱太子
【佛学大辞典】
(本生)昔毗婆尸佛时,波罗捺国王有太子,名忍辱。太子之父母病重,医云:应以不瞋人肉为药。太子自念我生来不瞋,因名忍辱,可充此药。国中设有不瞋者,岂可以彼救我亲耶?遂自割肉充药,父母病即瘉。见大方便佛报恩经二,经律异相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