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回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一周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也。此日多请僧行佛事。儒家曰小祥。十王经曰:「一年过此转苦辛,男女修斋福业因,六道轮回仍未定,造经造佛出迷津。」(参见:年忌)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一周忌,即人死后满一周年的忌日。
年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亡后三年等修佛事追荐其人谓之年忌,又云年回。盖佛教吊祭亡者止于中阴七七日也(大灌顶经梵网经等)。故支那称为累七斋又称七七斋。每七日修斋会也(释氏要览下),然百日已后之佛事,于佛教无本据,其中百日与一周忌三年忌依支那之儒礼也,百日即儒之卒哭,一周忌者小祥,三年忌者大祥也。释门正统曰:「若百日与大小祥之类,皆托儒礼因修出世法耳。」
一周忌
【佛学大辞典】
(行事)又名一回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儒家名小祥。(参见:年忌)
年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亡后三年等修佛事追荐其人谓之年忌,又云年回。盖佛教吊祭亡者止于中阴七七日也(大灌顶经梵网经等)。故支那称为累七斋又称七七斋。每七日修斋会也(释氏要览下),然百日已后之佛事,于佛教无本据,其中百日与一周忌三年忌依支那之儒礼也,百日即儒之卒哭,一周忌者小祥,三年忌者大祥也。释门正统曰:「若百日与大小祥之类,皆托儒礼因修出世法耳。」
七七忌
【佛学大辞典】
(行事)中阴四十九日也。人死亡后,每七日营斋,修佛事而追荐之,是云斋七。其第七追荐日称为七七忌。
三年忌
【佛学大辞典】
(行事)又曰三周忌,三周关,死后三年之忌日也。此日请僧设斋而祈追福。
大祥忌
【佛学大辞典】
(仪式)三回忌也,大祥为儒典三年祭之名。
小祥忌
【佛学大辞典】
(仪式)一周忌也。小祥为儒典一年祭之名。
月忌
【佛学大辞典】
(行事)每月一度之忌日。与年忌相对。即每月行于故人死亡日之法要也。
正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当之忌日也,谓人死亡之日。
回忌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为死者回来之一定忌日。如三回忌七回忌等。
百丈忌
【佛学大辞典】
(行事)正月十七日也。百丈怀海禅师始创禅林之清规,时在住持之职。故特修百丈忌。
年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亡后三年等修佛事追荐其人谓之年忌,又云年回。盖佛教吊祭亡者止于中阴七七日也(大灌顶经梵网经等)。故支那称为累七斋又称七七斋。每七日修斋会也(释氏要览下),然百日已后之佛事,于佛教无本据,其中百日与一周忌三年忌依支那之儒礼也,百日即儒之卒哭,一周忌者小祥,三年忌者大祥也。释门正统曰:「若百日与大小祥之类,皆托儒礼因修出世法耳。」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丧中或命日慎其心身曰忌。(参见:忌中)
忌中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人死后四十九日间,以修七七之斋会也。(参见:四十九日)
忌中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人死后四十九日间,以修七七之斋会也。(参见:四十九日)
四十九日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七七日。即中阴之日数也。
忌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作讳日。人之死日,追怀其人,而忌逸乐之事,故云忌日。礼祭义曰:「君子有终身之爱,忌日之谓也。」注「忌日者亲亡之日。」楞严经一曰:「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腋。」同长水疏曰:「先王崩日,忌讳之辰,故云讳日。讳忌也,以忌举吉事讳避其名也。」释氏要览下曰:「二月十五日,佛涅槃日,天下僧俗,有营会供养,即忌日之事也。俗礼君子有终身之孝,忌日之谓也。又谓不乐之日,不饮乐故。或云讳日,或云远日(远日犹温曲礼,丧事先远日)。释子死亡,可称归寂之日,盖释氏无忌讳故。」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讳日,即人死亡的日子。因追怀其人,而忌作逸乐之事,故名忌日。
忌日设斋
【佛学大辞典】
(行事)于死人之忌日招待僧人请读经,于是供斋而祈冥福也。梵网经下曰:「父母兄弟,和上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斋会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