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2,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嫌忌
讳忌
忌月
私忌
天忌
媢忌
俗忌
邹忌
忌克
忌前
回忌
遭忌
谗忌
怨忌
内忌
《國語辭典》:嫌忌  拼音:xián jì
怀疑、猜忌。《后汉书。卷七○。郑孔荀列传。孔融》:「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搆成其罪。」《晋书。卷七四。列传。桓彝》:「于时王敦擅权,嫌忌士望,彝以疾去职。」
《漢語大詞典》:讳忌(諱忌)
避忌某些言语或举动。鬼谷子·权篇:“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后汉书·郭镇传:“司隶校尉 下邳 赵兴 亦不卹讳忌,每入官舍,輒更缮修馆宇,移穿改筑。”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二:“初,执事坐殿廡下,对方正策,指斥天下利害,奋不讳忌。”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五:“最初我想去看看那个求死不能的不幸者,但随即想到了一个没落大家庭的讳忌,我回到房里,把门关上。”
《漢語大詞典》:忌月
(1).旧称父母死亡的月份。晋书·礼志下:“ 穆帝 纳后,欲用九月,九月是忌月。”南齐书·张融传:“ 融 有孝义,忌月三旬不听乐。”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忌日忌月:“ 六朝 时又有忌月之説。 晋穆帝 将纳后,以 康帝 忌月疑之,下其议。 荀纳 、 王洽 等谓古但有忌日,若有忌月,则更当有忌时忌年,益为无礼。”
(2).佛教语。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三“长斋月”,又称忌月。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忌月之讹:“今人上官任以正、五、九月为忌月,流俗相沿,不知何故。按内典,天以大寳镜照四大部洲,此三月者,照南部洲时也,号长斋月,故宜修省耳,非忌月也。”
《漢語大詞典》:私忌
(1).个人的仇怨。左传·昭公三年:“ 叔弓 如 滕 ,葬 滕成公 。 子服椒 为介。及郊,遇 懿伯 之忌, 敬子 不入。 惠伯 曰:‘公事有公利,无私忌。’ 椒 请先入。乃先受馆, 敬子 从之。” 杜预 注:“忌,怨也。” 孔颖达 疏:“ 懿伯 是 惠伯 之叔父,为人所杀,及 滕 郊遇 懿伯 之忌,逢其雠也。 敬叔 不入,以礼 惠伯 ,欲使 惠伯 报叔父之讎,杀彼人也。”
(2).私家的忌日。指父母及祖父母、曾祖父母死日。北史·毕义云传:“﹝又驾幸 晋阳 ﹞四品以下五品以上,令预前一日赴 南都 署表,三品以上,临日署讫。 义云 乖例,署表之日索表就家先署,临日遂称私忌不来。”新唐书·卢迈传:“将作监 元亘 摄祠,以私忌不听誓,御史劾之。”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 卢迈 得风疾,庚子, 贾耽 私忌,宰相絶班,上遣中使召主书承旨。”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西津亭词》:“今日太守私忌,郡官皆不会集。”
《漢語大詞典》:天忌
(1).谓上天所禁忌之事。左传·成公十六年:“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 杨伯峻 注:“犯天忌者指晦日用兵。”
(2).《淮南子·天文训》:“虹、蜺、彗星者,天之忌也。”后称虹曰天忌。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象纬》:“虹曰天弓,亦曰帝弓,见《白虎通》。又名天忌。”
分類:上天禁忌
《漢語大詞典》:媢忌
(1).嫉妒。新唐书·房玄龄传:“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 宋 无名氏 《梅妃传》:“议者谓或覆宗,或非命,均其媢忌自取。”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然揣摩者私料公厚 钱 甚,媢忌者因掎公以撼 钱 。”
(2).指嫉妒的人。新唐书·刘洎传赞:“然性刚疏,辅太子,欲身任安危,以言掩其众,为媢忌所乘,卒陷罪诛。”
分類:嫉妒
《漢語大詞典》:俗忌
为世俗所忌讳。宋书·王镇恶传:“ 镇恶 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疎宗。”北史·李绘传:“ 绘 字 敬文 。六岁便求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许,遂窃其姊笔牘用之。”
分類:世俗忌讳
《国语辞典》:邹忌(邹忌)  拼音:zōu jì
人名。战国时齐人,生卒年不详。有辩才,善鼓琴。齐威王时封为相,机敏擅言,常以巧喻谏威王而获得接纳,大获宠信,受封为成侯。
《漢語大詞典》:忌克(忌剋)
亦作“ 忌剋 ”。亦作“ 忌刻 ”。
(1).谓心存妒忌而欲驾凌于人。亦泛指为人妒忌刻薄。左传·僖公九年:“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 孔颖达 疏:“其言多所忌,多欲陵人。”晋书·王济传:“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儕类以此少云。”北史·房彦谦传:“主上性多忌剋,不纳諫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有朝一日打下了天下,只要你 张敬轩 对百姓行仁义,对老伙伴大度优容,不要心存忌刻,诛戮功臣,我 李自成 愿意解甲归田,做一个 尧 舜 之民。”
(2).犹忌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陈定 平时家里饱煖,妻妾享用,乡邻人忌剋他的多,看想他的也不少。”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视学术之不若己者与资望之在其下者,如遇僕隶;高己者则生忌克;同己者则相标榜,利害之不相容,则虽同己者而亦嫉之。”
《國語辭典》:忌刻  拼音:jì kè
忌妒刻薄。《北史。卷六八。王雅传》:「世积见帝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也作「忌克」。
分類:忌刻
《國語辭典》:忌前  拼音:jì qián
忌妒他人的才能或声望超过自己。《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中。贾曾传》:「契苾何力沉毅持重,有统御之才,然颇有忌前之癖。」
《國語辭典》:回忌  拼音:huí jì
1.回避忌讳。《新唐书。卷一八五。王徽传》:「书二十馀上,言无回忌,公议浩然归重。」
2.人死后一周年的忌日。
分類:回避避忌
《漢語大詞典》:遭忌
遭受忌妒。 清 程梦星 《归画行》:“从来怀宝动遭忌,鼠辈詎肯留青氊。” 朱自清 《论老实话》:“直说遭怨,直言遭忌,就如刺了别人的心--小之被人骂为‘臭嘴’,大之可以杀身。”
分類:遭受忌妒
《漢語大詞典》:谗忌(讒忌)
谗害忌恨。 唐 无名氏 灌畦暇语:“夫人主内贮私意则聪明不开,聪明不开则横生忌讳,横生忌讳则直言不闻而朝廷有非辜矣。谗忌之尝来,又乘之以危中国士,噫,曾谓 孝宣 其不及 齐桓公 者远矣。”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宋总兵:“﹝公﹞偶有议论,慷慨迅厉,傍若无人,以致谗忌者众,身后籍没,两子戍边。”
分類:谗害忌恨
《漢語大詞典》:怨忌
怨恨嫉妒。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懿献梁皇后:“后既无子,潜怀怨忌,每宫人孕育,鲜得全者。”《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下官与 石 本无怨忌,生不相识,事无相干。”书·多方“尔尚不忌於凶德” 唐 孔颖达 疏:“汝能庶几不自相怨忌。”
分類:怨恨嫉妒
《漢語大詞典》:内忌
内心忌妒。亦指忌妒心。后汉书·袁绍传:“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迕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
分類:内心忌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