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2,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疑忌
忌辰
妒忌
忌器
忌嫉
禁忌
忌才
避忌
庆忌
时忌
国忌
物忌
忌刻
触忌
大忌
《國語辭典》:疑忌  拼音:yí jì
因不信任而产生忌惮、妒恨。《三国志。卷六。魏书。刘表传》:「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文明小史》第三七回:「留意些,犯不著对几个明白道理的学生,生出疑忌的意思才是。」
《國語辭典》:忌辰  拼音:jì chén
人去世的日子,旧俗在此日禁止娱乐行为,故称为「忌辰」。明。高明《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但过小祥忌辰,展开与他烧些香纸,奠些凉浆水饭,也是奴家心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过了两日,却是亡夫忌辰。」也称为「忌日」。
分類:忌辰忌日
《國語辭典》:妒忌  拼音:dù jì
憎恨他人胜过自己。《大宋宣和遗事。贞集》:「留汝宫中,外有父兄之雠,内有妒忌之意,一旦祸起,吾悔何及!」《老残游记》第一三回:「比我强的他瞧不起我,所以不能同他说话;那不如我的又要妒忌我,又不能同他说话。」也作「妒嫉」。
《漢語大詞典》:忌器
谓有所顾忌。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是以深刻固爵位者愈得志,而大臣误国者终以忌器不可论列。”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一:“与今所传本异,盖时有忌器之嫌也。”参见“ 投鼠忌器 ”。
分類:有所顾忌
《國語辭典》:投鼠忌器  拼音:tóu shǔ jì qì
想掷打老鼠,却担心老鼠身旁的器物被击坏而不敢下手。语本《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后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下手。《三国演义》第二○回:「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也作「投鼠之忌」、「掷鼠忌器」。
《漢語大詞典》:忌嫉
亦作“ 忌疾 ”。 妒忌,猜忌。后汉书·李固传:“其黄门宦者一皆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 梁冀 猜专,每相忌疾。”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公由陪属升列,年除岁迁,以至公宰,人皆喜闻,若己与有,无忌嫉者。” 宋 曾巩 《辞中书舍人状》:“臣浅薄闇瞀,学朽材下,误蒙陛下知之於摈排忌疾之中,收之於弃捐流落之地。”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同志益相为引重,则异己益相为忌嫉。故党祸之在下者常更烈於在上。”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 丛老爷儿 一看他檐前梁上都挂着精美的狐皮,不由的滋出一片强烈的忌嫉。”
分類:妒忌猜忌
《國語辭典》:禁忌  拼音:jìn jì
忌讳。《后汉书。卷四八。杨终传》:「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俊臣是官家子弟,不晓得江湖上的禁忌。」
《漢語大詞典》:忌才
嫉妒他人的才华或才能。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师生争名:“予尝嘆其师於弟子,何忌才如此! 马融 又安得为大儒耶!”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因又动了个忌才之意,淡淡的问了几句话,就起身让走,送出来了。”
《國語辭典》:避忌  拼音:bì jì
因有所忌讳而回避。《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但国家禁令所在,也不可不知避忌。」《红楼梦》第六四回:「原来贾琏、贾珍素日亲密,又是弟兄,本无可避忌之人,自来是不等通报的。」
《國語辭典》:庆忌(慶忌)  拼音:qìng jì
1.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吴王僚之子,以勇力闻。公子光用专诸刺杀王僚,自立为王后,为斩草除根,遂使要离刺杀之。
2.传说中的水怪。状若人,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急驰。以其名呼之,可由千里外一日返报。见《管子。水地》。
分類:中水水怪
《漢語大詞典》:时忌(時忌)
当时的禁忌。后汉书·杜根谢弼等传赞:“ 弼 忤宦情, 云 犯时忌。成仁丧己,同方殊事。”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况某性疎且拙,疎则多触时忌,不能防闲小人。” 清 方文 《赠别周颖侯》诗:“ 颖侯 二十举高第,上书执政忤时忌。”
《國語辭典》:国忌(國忌)  拼音:guó jì
古时称帝王和皇后逝世的日子为「国忌」。唐。元稹〈辛夷花〉诗:「明日不推缘国忌,依前不得花前醉。」
分類:忌日
《漢語大詞典》:物忌
众人忌惮或忌妒。 南朝 宋 鲍照 《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器恶含满欹,物忌厚生没。” 明 屠隆 《綵毫记·母子虑祸》:“汝父才名太盛,物忌所归,是吾忧也。”
分類:众人忌妒
《國語辭典》:忌刻  拼音:jì kè
忌妒刻薄。《北史。卷六八。王雅传》:「世积见帝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也作「忌克」。
分類:忌刻
《漢語大詞典》:忌克(忌剋)
亦作“ 忌剋 ”。亦作“ 忌刻 ”。
(1).谓心存妒忌而欲驾凌于人。亦泛指为人妒忌刻薄。左传·僖公九年:“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 孔颖达 疏:“其言多所忌,多欲陵人。”晋书·王济传:“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儕类以此少云。”北史·房彦谦传:“主上性多忌剋,不纳諫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有朝一日打下了天下,只要你 张敬轩 对百姓行仁义,对老伙伴大度优容,不要心存忌刻,诛戮功臣,我 李自成 愿意解甲归田,做一个 尧 舜 之民。”
(2).犹忌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陈定 平时家里饱煖,妻妾享用,乡邻人忌剋他的多,看想他的也不少。”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视学术之不若己者与资望之在其下者,如遇僕隶;高己者则生忌克;同己者则相标榜,利害之不相容,则虽同己者而亦嫉之。”
《漢語大詞典》:触忌(觸忌)
触犯禁忌。
《國語辭典》:大忌  拼音:dà jì
重大的忌讳。《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莽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三国演义》第八四回:「刘玄德不得兵法,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以拒敌者乎?包原隰险阻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