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值得  拼音:zhí de
1.价值相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这是人家要出脱的,讨价三百两银子,不知值得不值得?请你拿到祥珍去估估价。」也作「值当」。
2.有价值、意义。如:「值得研究」。
《國語辭典》:虚惊(虛驚)  拼音:xū jīng
仅受到惊吓,而无实际遭受灾祸。《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不出来走这一番,今日也不得受这一场虚惊。」
《國語辭典》:总得(總得)  拼音:zǒng děi
必须。如:「这件事你总得有个交待。」
分類:必须必要
《漢語大詞典》:充量
犹言过量。谓超出必要的限度。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人无间言,位不充量。”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自田曹至於尚书,皆实浮於名而位不充量。”
《漢語大詞典》:天忧(天憂)
谓担忧天坠。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庙算高难测,天忧实在兹。” 仇兆鳌 注:“天忧,用《列子》 杞 人忧天崩事。”参见“ 杞人忧天 ”。
《國語辭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寝食难安。典出《列子。天瑞》。后比喻无谓的忧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著急。」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
《漢語大詞典》:忧杞(憂杞)
犹杞忧。谓不必要的忧虑。 王鼎 《赠人菊》诗之一:“未易识荆缘尚浅,徒劳忧杞恨难言。”参见“ 杞人忧天 ”。
《國語辭典》:杞人忧天(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寝食难安。典出《列子。天瑞》。后比喻无谓的忧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著急。」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
《國語辭典》:多馀(多餘)  拼音:duō yú
1.剩下来的。《老残游记》第七回:「那多馀五六个人,为的是本县轿子前头摆摆威风,或是接差送差跑信等事用的。」
2.不必要的。如:「有些年轻人总以为父母的叮咛是多馀的。」
《漢語大詞典》:必索
必要,一定要。 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三折:“俺今日敲金鐙将得胜歌必索齐声唱……擒收了三猛将,将功劳上表章。”
分類:必要
《漢語大詞典》:分进(分進)
谓军队在必要时,把行军纵队迅速展开,分成若干纵队分散前进。
《漢語大詞典》:游费(遊費)
谓不必要的费用。《晋书·孙绰传》:“去小惠,节游费,审官人,练甲兵。”南史·孔琳之传:“固当式遵先典,釐革后谬,况復兼以游费,实为人患者乎?”南史·褚翔传:“出为 义兴 太守,在政洁己,省繁苛,去游费,百姓安之。”
指不正当的费用。《宋书·自序传》:“且酒有喉脣之利,而非飡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國語辭典》:精简(精簡)  拼音:jīng jiǎn
1.精心选择。《南史。卷六一。陈庆之传》:「陈天康中,徐陵为吏部尚书,精简人物,缙绅之士皆向慕焉。」
2.精练简要。宋。文同〈秦诏〉诗:「文章既精简,字画亦佳妙。」
《國語辭典》:填写(填寫)  拼音:tián xiě
按照格式写入。如:「达到标准分数的考生,都按照他先前填写的志愿分发到各科系就读。」
《國語辭典》:理喻  拼音:lǐ yù
以道理解说明白。如:「你这人真不可理喻。」
《漢語大詞典》:浮用
不必要的开支。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二年:“时方置天庆等节,天下设斋醮,张燕,费甚广, 奭 请裁省浮用,不报。”
《漢語大詞典》:台钟
一种由发条驱动并带有水平钟盘面的古式钟
站在架子上或托座上的钟;特指小型带拱形顶部的长方形钟,钟的底部留有挂重锤和摆的必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