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37,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心光常护益
心多欢喜益
心行
心行不离
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心自在者
心地
心地观经
心印
心住三昧
心作
心作喜
心作摄
心作解脱
佛类词典(续上)
心光心光常护益
心多欢喜益
心行
心行不离
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心自在者
心地
心地观经
心印
心住三昧
心作
心作喜
心作摄
心作解脱
心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色光有智慧光非心光之称。心光者,自佛之慈悲心所照之光明也。离平常之光明即色香,而非别有心光。观念法门曰:「但或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取不舍,总不论照摄馀杂业行者。」六要钞五曰:「言心光者,此非光分身相心想其体各别,只就义门宜得其意,以佛慈悲摄受之心所照触色名之心光。」
【佛学常见辞汇】
佛慈悲心所发出来的光。
(术语)对于色光有智慧光非心光之称。心光者,自佛之慈悲心所照之光明也。离平常之光明即色香,而非别有心光。观念法门曰:「但或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取不舍,总不论照摄馀杂业行者。」六要钞五曰:「言心光者,此非光分身相心想其体各别,只就义门宜得其意,以佛慈悲摄受之心所照触色名之心光。」
【佛学常见辞汇】
佛慈悲心所发出来的光。
心光常护益
【佛学大辞典】
(术语)现生十种益之一。信弥陀则此心光常照护此人也。
(术语)现生十种益之一。信弥陀则此心光常照护此人也。
心多欢喜益
【佛学大辞典】
(术语)现世十种益之一。信弥陀者之欢喜也。
(术语)现世十种益之一。信弥陀者之欢喜也。
心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为念念迁流者,故曰心行。又善恶之所念,谓之心行。法华经方便品曰:「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止观五曰:「广施法网之目,捕心行之鸟。」维摩经佛国品曰:「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六趣往行,善恶悉善知也。」【又】心中念念不忘为心行。禅宗明心见性,不使心有昏昧也。六祖坛经曰:「此须心行,不在口念。」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人的心理活动。
(术语)心为念念迁流者,故曰心行。又善恶之所念,谓之心行。法华经方便品曰:「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止观五曰:「广施法网之目,捕心行之鸟。」维摩经佛国品曰:「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六趣往行,善恶悉善知也。」【又】心中念念不忘为心行。禅宗明心见性,不使心有昏昧也。六祖坛经曰:「此须心行,不在口念。」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人的心理活动。
心行不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在于真宗,南无阿弥陀佛者,本愿之行,深信名号之缘由者,行者之信也。于信之上,自具如来之愿行,故离南无阿弥陀佛之行而无信,离信而无行。
(术语)在于真宗,南无阿弥陀佛者,本愿之行,深信名号之缘由者,行者之信也。于信之上,自具如来之愿行,故离南无阿弥陀佛之行而无信,离信而无行。
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参见:言语道断)
(杂语)又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参见:言语道断)
心自在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阿罗汉解脱一切定障而禅定得自在也。即俱解脱阿罗汉也。法华经五百弟子品曰:「阿罗汉心自在者。」
(术语)言阿罗汉解脱一切定障而禅定得自在也。即俱解脱阿罗汉也。法华经五百弟子品曰:「阿罗汉心自在者。」
心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地。又,三业中,心业最胜,故曰心地。心地观经八曰:「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沈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楞严经二曰:「本元心地。」止观五上曰:「心定如地不可动。」大日经疏三曰:「如世人举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进行,故名此心为地。」天台戒疏上曰:「三业之中,意业为主,身口居次,据胜为论,故为心地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2。修行人依心而起行,故曰心地。
【俗语佛源】
以大地来比喻心,谓心如大地,能产生世间、出世间和善恶等法。《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又《大日经疏》卷三:「如世人举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起行,故名此心为地。」总之,心地有三义:一是心万法之本,能生诸法。二是修行者依心而修行。三是身口意三业中,心业最胜。后宋儒也指心性存养为心地,《朱子语类辑略·持守》:「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今用以表示多种意义:一、指人的用心、存心或居心,如「心地善良」、「心地坦白」、「心地单纯」等。二、指心胸、器量,如「心地狭窄」、「心地宽阔」等。「心田」与「心地」相类似。如《五灯会元·沩山灵佑禅师》:「今时人但直下体取不会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禅道,且没交涉。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又如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后见于诗文中运用,如唐·白居易《狂吟》:「性海澄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禹振声)
(术语)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地。又,三业中,心业最胜,故曰心地。心地观经八曰:「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沈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楞严经二曰:「本元心地。」止观五上曰:「心定如地不可动。」大日经疏三曰:「如世人举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进行,故名此心为地。」天台戒疏上曰:「三业之中,意业为主,身口居次,据胜为论,故为心地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2。修行人依心而起行,故曰心地。
【俗语佛源】
以大地来比喻心,谓心如大地,能产生世间、出世间和善恶等法。《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又《大日经疏》卷三:「如世人举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起行,故名此心为地。」总之,心地有三义:一是心万法之本,能生诸法。二是修行者依心而修行。三是身口意三业中,心业最胜。后宋儒也指心性存养为心地,《朱子语类辑略·持守》:「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今用以表示多种意义:一、指人的用心、存心或居心,如「心地善良」、「心地坦白」、「心地单纯」等。二、指心胸、器量,如「心地狭窄」、「心地宽阔」等。「心田」与「心地」相类似。如《五灯会元·沩山灵佑禅师》:「今时人但直下体取不会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禅道,且没交涉。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又如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后见于诗文中运用,如唐·白居易《狂吟》:「性海澄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禹振声)
心地观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之略名。
(经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之略名。
心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之本意,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为印,故曰心印。心者佛心。印者印可印定之义。此印能印可或印定佛法之实义也。犹如经宗之所谓三法印,一实相印。以此佛之心印直印于众生之心。谓之以心传心。黄檗传心法要上曰:「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印著空,即印不成文。印著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六祖坛经曰:「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碧岩第一则评唱曰:「单传心印,开示迷途。」祖庭事苑八曰:「心印者,达磨西来不立文字,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刘禹锡文曰:「佛灭度后,大弟子演圣言而成经,传心印曰法,承法而能传曰宗。」今彼此会意曰心心相印,本此。【又】密教以大日经所说名为心印。以心者精要之义。印为决定之义。此经所说,为三乘之精要,而决定三乘故也。大日经疏三曰:「于种种圣言无不统其精要。若能持是心印广开一切法门,是名通达三乘也。」演奥钞二曰:「心印者,心精要义,印决定义,此经所说为心为印广开一切法门,是故持此心印名通达三乘也。」【又】印相,圣观音之心印也。
【佛学常见辞汇】
心者佛心,印者印可或印定之义。禅宗不立文字,不依言语,只以心传心,以佛心印定众生心,證不二相。
(术语)禅之本意,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为印,故曰心印。心者佛心。印者印可印定之义。此印能印可或印定佛法之实义也。犹如经宗之所谓三法印,一实相印。以此佛之心印直印于众生之心。谓之以心传心。黄檗传心法要上曰:「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印著空,即印不成文。印著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六祖坛经曰:「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碧岩第一则评唱曰:「单传心印,开示迷途。」祖庭事苑八曰:「心印者,达磨西来不立文字,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刘禹锡文曰:「佛灭度后,大弟子演圣言而成经,传心印曰法,承法而能传曰宗。」今彼此会意曰心心相印,本此。【又】密教以大日经所说名为心印。以心者精要之义。印为决定之义。此经所说,为三乘之精要,而决定三乘故也。大日经疏三曰:「于种种圣言无不统其精要。若能持是心印广开一切法门,是名通达三乘也。」演奥钞二曰:「心印者,心精要义,印决定义,此经所说为心为印广开一切法门,是故持此心印名通达三乘也。」【又】印相,圣观音之心印也。
【佛学常见辞汇】
心者佛心,印者印可或印定之义。禅宗不立文字,不依言语,只以心传心,以佛心印定众生心,證不二相。
心住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百八三昧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心相轻疾,难制难持;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摄诸散乱,心不动转,是名心住三昧。
(术语)百八三昧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心相轻疾,难制难持;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摄诸散乱,心不动转,是名心住三昧。
心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之作业。即三业中之意业也。
(术语)心之作业。即三业中之意业也。
心作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六特胜之第九。
(术语)十六特胜之第九。
心作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六特胜之第十。
(术语)十六特胜之第十。
心作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六特胜之第十一。
(术语)十六特胜之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