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7,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三世心
三世最胜心明王经
三自一心
三界一心
三界唯一心
三处传心
三发心
三种心苦
三种发心
三种菩提心
三摩地菩提心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大心力
大心海
大光明王发心因缘
三世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为刹那生灭者,未来心未成故不可得,过去心既灭故不可得,现在心不暂停,故不可得。是谓之三世心不可得。般若维摩诸经深明此旨。(参见:三世不可得)
三世不可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三世之诸法,不可得一实体也。维摩经弟子品曰:「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金刚经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一切法皆不可得一实在的体质的意思。维摩经说:「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又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三世最胜心明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恐怖集会方广仪轨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之略名。
三自一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三自)
三自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正道分有自调自净自度三种。是二乘自利之三学也。如图。见智度论六十一。【又】(术语)具曰三自一心摩诃衍法。具自体自相自用三大之一心。即起信论所说之一心,华严宗所明之一真法界也。释摩衍论五曰:「三自一心摩诃衍法,一不能一假能入一,心不能心假能入心。(中略)如是胜处为明无明,如是胜处无明边域非明分位。」秘宝钥上曰:「十地不能窥窬,三自不得齿接。」
三界一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三界唯一心)
三界唯一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古来华严经之偈曰:「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虽习之。而此经中无此成语。八十华严经三十七卷十地品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六十华严经十卷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然,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取此二颂文一经之主意者。不知为谁创造。
【佛学常见辞汇】
三界中的一切境界和事物都是由心所造的。
三界唯一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古来华严经之偈曰:「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虽习之。而此经中无此成语。八十华严经三十七卷十地品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六十华严经十卷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然,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取此二颂文一经之主意者。不知为谁创造。
【佛学常见辞汇】
三界中的一切境界和事物都是由心所造的。
三处传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禅宗也。世尊三处传心于迦叶:一灵山之拈花微笑,一于多子塔分半座,一于双林树下由棺中出足。禅宗象鉴曰:「世尊三处传心者为禅旨,一代所说者为教门。故曰:禅是佛心,教是佛语。」然说拈花微笑事之大梵天经,其出处不分明,多子塔前分半座双树下出足事,诸经虽有其事而如五灯会元所「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曾无之,但如是禅家公案因缘,常底之事,取其意可也。
三发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所说之三种发心。(参见:三种发心)。【又】菩提心论说之三种菩提心。(参见:三种菩提心)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发大智心〕,谓欲以智慧广求一切佛法,普令众生,皆得法喜之乐,是名发大智心。
〔二、发大悲心〕,谓慈悯一切众生轮回生死,受种种苦,誓愿救拔,是名发大悲心。
〔三、发大愿心〕,谓依四弘誓愿,发无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名发大愿心。(四弘誓愿者,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数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
【三藏法数】
(出释氏要览)
〔一、厌离有为发心〕,谓人厌恶世间皆是有为之法,能招三界生死之苦,欲求出离此苦,即发心修行,是名厌离有为发心。(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所求菩提发心〕,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人宿有善本,具正知见,欲求出世妙道,即发心修行,是名所求菩提发心。
〔三、饶益有情发心〕,有情即众生也。谓人起慈悲心,悯念世间一切众生受生死苦,即发心修行,愿拔其苦而与其乐,是名饶益有情发心。
三种心苦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贪,瞋,痴,之三毒烦恼也。
三种发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所说:一、信成就发心,于初住至第十住之位,信心成就之人之发菩提心也。二、解行发心,于十行乃至十回向之位,解理行道之人之发菩提心也。三、證发心,于初地至第十地之位,證法性之人之发菩提心也。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一、信成就发心〕,谓十信行满,信心成就,入十住位中,初发心住,故名信成就发心。(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二、解行发心〕,解即解了,行即修行。谓十行位中能解法性本空,顺修六度之行,发回向心,入十回向,故名解行发心。(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碍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三、證发心〕,證即證入,谓入初地乃至第十地。而此證者,无有境界;惟真如智,名为法身,法身显发,故名證发心。
【三藏法数】
(出观经妙宗钞)
观无量寿佛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当得往生。(彼国者,西方安养净土也。)
〔一、至诚心〕,至,专也;诚,实也。谓此土众生,欲生彼国,当发专至诚实之心,正念真如,求愿往生,故名至诚心。
〔二、深心〕,谓求无上佛果,必须心契深理;欲契深理,必须厚种善根。涅槃经云:深根难拔,故名深心。
〔三、发愿心〕,谓以真如实心、趣果善心,二心功德,善巧回向,发愿求生净土,速證法忍,广拔一切众生苦恼,故名发愿心。(法忍者,谓于无生之法,忍可、忍證也。)
三种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提心论所说。(参见: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为发心之体,受三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为本尊。盖三昧耶戒,以此三种之菩提心为自体也:一行愿菩提心,修行发愿,故名行愿,愿者念一切众生,悉含如来藏性,堪安住于无上菩提,愿以大乘微妙之法悉度之也,行者,为此修四弘度之行也。二胜义菩提心,止息劣法,观显胜义,故云胜义,此有教观之二门,凡观夫外道二乘法相三论天台华严之九种住心,次第舍劣取胜,终安住于究竟之秘密庄严心,是教门之胜义也。又观诸法觉悟其无自性,则止除一切之妄惑自真起用,万德斯具,是观门之胜义也。如是一就所住之教而云胜义,一就所显之理而云胜义也。三三摩地菩提心,三摩地又云三昧耶,三摩译为等至,新译曰等念,三摩耶于金刚顶义诀译为等持,是行者入于信解地而修三密相应之五部秘观,等持诸佛自行化他之万德,故名等持,遍入有情界,平等摄受而护念之,故名等念,无所不至故曰等至。前二者通于显,后一者,则唯密也,此三者即大定(三摩地)、大智(胜义)、大悲(行愿)之三德,又胎藏界之佛(大定)、莲(行愿)、金(胜义)之三部,又观音(行愿)、文殊(胜义)、普贤(三摩地)三尊之三摩地,又表德(行愿)、遮情(胜义)、不二(三摩地)也。菩提心论曰:「求菩提者,发菩提心修菩提行。既发如是菩提心已,须知菩提心之行相。其行相者,三门分别,诸佛菩萨,昔在因位发是心已,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乃至成佛无时暂妄。」菩提心义八曰:「藏通别之人,不知此法,唯圆教初住已上,真言凡夫已上,修此三摩地。」
【佛学次第统编】
三种菩提心者,胜义菩提心,行愿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也。
一、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者,真言行人经三劫十地之次第,舍前前之劣,进后后之胜,取道理与境界,而期成佛之心也。故为上转进趣自利之心,胜义之义,有道理与境界之二义,即取胜义之心也。
二、行愿菩提心 行愿菩提心者,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福智无边誓愿集,法门无边誓愿觉,如来无边誓愿事,菩提无上誓愿證之五大愿,实行之,而期救度无尽无馀一切众生界之心也。故为化他大悲之心,即行愿之心也。
三、三摩地菩提心 三摩地菩提心者,修五相三密等秘密观行,即父母所生之身,开显心内曼荼罗而成佛之心也。何所修?修大日如来普门或一门之三摩地,即本有及修生之菩提心,而此心即所求之菩提也。故就机言,虽曰求菩提之心,按实而论,则菩提所在,本非自心之外,故菩提即心也。
三摩地之心者体也,胜义行愿为自證化他之二用,又胜义之心金刚部,行愿之心莲华部,三摩地之心佛部也。
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日经疏一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佛学常见辞汇】
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佛学次第统编】
佛学大辞典曰:「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曰经疏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三摩地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三种菩提心之第三。(参见:菩提心)
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日经疏一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佛学常见辞汇】
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佛学次第统编】
佛学大辞典曰:「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曰经疏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即中阿含须达多经之少分。
大心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名佛之大智大用者。赞阿弥陀佛偈曰:「皆是法藏愿力为,稽首顶礼大心力。」
大心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佛智之广大也。赞阿弥陀偈曰:「集佛法藏为众生,故我顶礼大心海。」
大光明王发心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本生)贤愚经大光明始发无上心缘品说,大光明王自外国得白象,付之象师,使其调养。不久象能调从。象师以白于王。王乃驾象出游。象气猛壮,见牝象,奔驰至深林,王因伤身垂死。以责象师。象师言我唯能调身。不能调心。唯有佛能调心。王闻之。踊跃发大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