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无缘乘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住心之第六、他缘大乘心也,他无两义,梵音同一、故约于菩萨之大悲缘他众生而谓之他缘,约于菩萨之大智缘心外无法而谓之无缘。大疏二曰:「梵音莽钵罗,是无义,亦是他义。所谓他缘乘者,谓发平等大誓,为法界众生行菩萨道。乃至诸一阐提及二乘入正位者,亦当以种种方便折伏摄受普令同入是乘,约此无缘大悲故名他缘乘。又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观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无一法而可得者,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无缘乘也。」
智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智慧之心也。大日经一曰:「云何智心?谓顺修殊胜增上法。」大乘义章十九曰:「智心不怯,名为无畏。」
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一切众生怨亲平等之心。又诸行等修之心。无量寿经下曰:「等心胜心深心。」智度论八曰:「等心者,是于一切众生中无怨无恚。」探玄记二曰:「无思益物,故云等心。」大经净影疏曰:「诸行齐修,故曰等心。」
【佛学常见辞汇】
1。平等心,即视一切众生怨亲平等。2。对诸法平等修行的心。
等觉金刚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菩萨经三祇百劫修行登因地最后之等觉位,入金刚喻定也。金刚喻定者,正将成佛时所入之定,知慧坚固,故以金刚为喻,一念打破无始无明而到达无上佛果之因位最后道心也。
答顺宗心要法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宗密注。
众生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所有之心也。起信论曰:「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众生心。」众生心有真妄二者,依严家则以真心为大乘之体,即如来藏心也。义记上曰:「众生心者出其法体,谓如来藏心。」依台家则以妄心为大乘之法体,所谓介尔阴妄之心是也。依相宗则是阿赖耶之一心。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众生所有的心。众生心约有二种,即真心与妄心。(参见:二心)
二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真心,为众生本具之如来藏心,真净明妙,离虚妄之想者。二、妄心,为起念而分别生一切种种之境界者。楞严经曰:「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流转。」【又】一、定心,禅定之心也,又修定善之心也。二、散心,散乱之心也。又修散善之心也。(参见:二善)
【佛学常见辞汇】
1。真心和妄心。真心是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心,真净妙明,离一切的妄想;妄心就是虚妄的心,常起妄念而生种种的境界。2。定心和散心。定心是禅定的心,也是修定善的心;散心是散乱的心,也是修散善的心。
【三藏法数】
(出莲宗宝鉴)
〔一、真心〕,谓自性清净之心,真净明妙,虚彻灵通,离虚妄想,故曰真心。
〔二、妄心〕,谓全真成妄,随境生灭,念念不实,故曰妄心。(随境者,随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相应心〕,应即当也,谓一念妄心虚妄分别,而与烦恼诸惑相应,是名相应心。
〔二、不相应心〕,谓常住真心,古今一相,自性清净,而与烦恼诸惑永不相应,是名不相应心。
众生本觉心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所谈。(参见:心莲)
超越心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超绝一切心法之佛位也。大日经真言品曰:「诸佛自證三菩提不思议界超越心地。」同疏三曰:「如世人拳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进行,故名此心为地。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遍知,如来已度此微细戏论,进趣都息,故名超越心地。」
顺世八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顺于世道而感人天之果,谓为顺世之行,又达于世间而感出离之果,谓为违世,其行法之次第发达有八心,是名顺世之八心,违世之八心。大日经疏二曰:「如前所说种子根疱等及归依三宝为人天乘,行斋施善法,皆名顺世八心。若三乘初发道意,迄至拔业烦恼根本无明种子,生十二因缘,名违世八心,或可就见道修道等诸位分之。各自有八心也。大乘行者,了达诸蕴性空,故于一切法中都无所取,亦无所舍。双离违顺八心我蕴两倒二种业烦恼网。是名超越一切瑜祇行。」(参见:十心)
十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为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于生死也。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三、善不随从,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之善事,不生随喜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四、三业造恶。谓诸众生恣纵身口意三业,起杀盗淫妄贪瞋等过,无恶不作,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五、恶心遍布,谓诸众生所造恶事虽不广,而作恶之心,遍布一切处以所欲恼害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六、恶心相续。谓诸众生唯起恶心,增长恶事,昼夜相续,无有间断,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七、覆讳过失。谓诸众生所作之恶行,忌讳人知,不自发露,无改悔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八、不畏恶道。谓诸众生心性阴很,不知戒律,于杀盗淫妄种种恶事,无不作之,于恶道怙然不畏,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九、无惭无愧。谓诸众生为愚痴所覆造诸恶业,上不惭天,下不愧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十、舍无因果。谓诸众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恶之见,于一切善恶因缘果报悉皆舍而为无,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出止观四之一。(二)逆流十心: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是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二、生重惭愧。谓修行之人,剋责往昔,我无羞无耻,弃舍净行,习诸恶行,天见我之隐罪,是故惭于天,人知我之显过,是故愧于人,以是翻破无惭无愧之心也。三、生大怖畏。谓修行之人自念人命无常,一息不续,千载永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那得不怖,由是苦切忏悔不惜身命,以是翻破不畏恶道之心也。四、发露忏悔。修行之人所有过失,不自隐覆,发露忏悔,以是翻破覆讳过失之心也。五、断相续心。谓修行之人所作恶行,既忏悔已,即更决定不作恶事,以是翻破恶念相续之心也。六、发菩提心。谓修行之人往昔专起恶念恼人,今则广起救济之心,遍于虚空界,利益众生,以是翻破遍布之恶心也。七、断恶修善。谓修行之人前恣身口意,造作诸恶,不计昼夜,今则策励不休,断诸恶行,修功补过,无善不为,以是翻破三业造恶之心也。八、守护正法。谓修行之人昔自灭善,见他人行善,亦生嫉妒无随喜之心,今则守护正法方便增广益法,以是翻破善不随喜之心也。九、念十方佛。谓修行之人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起诸邪见,今则念十方佛有大福德,能救援我,以是翻破随顺恶友之心也。十、观罪性空。谓修行之人,无始以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作诸恶,今则了知贪瞋等一切恶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颠倒,颠倒起于人我之见,今既了达我心本空,则罪性无依处,以是观破无明昏闇之心也。出止观四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
胜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殊胜之行之心也。无量寿经曰:「等心胜心深心。」净影疏曰:「所行务上,名为胜心。」高僧传六曰:「发胜心于旷劫。」
胜义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三种菩提心之第二。(参见:菩提心)
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日经疏一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佛学常见辞汇】
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佛学次第统编】
佛学大辞典曰:「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曰经疏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圣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心也。无量寿经下曰:「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
圣观自在秘密心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之略名。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圣观音之本尊及真言念诵法。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第一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