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37,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善心
善巧安心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华严游心法界记
菩提心
二种菩提心
菩提心戒
菩提心义
菩提心论
菩提心经
菩提心观释
菩提心离相论
菩萨心地品
开心入智阖智
佛类词典(续上)
发觉净心经善心
善巧安心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华严游心法界记
菩提心
二种菩提心
菩提心戒
菩提心义
菩提心论
菩提心经
菩提心观释
菩提心离相论
菩萨心地品
开心入智阖智
发觉净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隋阇那崛多译。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异译。
(经名)二卷,隋阇那崛多译。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异译。
善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惭愧之二法及无贪等之三根为善之自性,与之相应而起之一切心心所名曰善心。
【佛学常见辞汇】
很良善的心。
(术语)以惭愧之二法及无贪等之三根为善之自性,与之相应而起之一切心心所名曰善心。
【佛学常见辞汇】
很良善的心。
善巧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乘观法之第三。以种种善巧之方术安住我心也。
【三藏法数】
善巧安心者,善以法性自安其心也。以法性为所安,以寂照为能安。寂即是止,照即是观。若信此心但是法性,则起是法性起,灭是法性灭;了其实不起灭,妄谓起灭,如是体达功成,法界俱寂,是名为止。若观察此心体是无明,无明痴惑,即是法性;无明、法性,本来皆空,空亦不可得。法界洞朗,名之为观。若离法性无安心处,若离止观无安心法。由上发心不悟,故用此方便善巧,令心得安也。
(术语)十乘观法之第三。以种种善巧之方术安住我心也。
【三藏法数】
善巧安心者,善以法性自安其心也。以法性为所安,以寂照为能安。寂即是止,照即是观。若信此心但是法性,则起是法性起,灭是法性灭;了其实不起灭,妄谓起灭,如是体达功成,法界俱寂,是名为止。若观察此心体是无明,无明痴惑,即是法性;无明、法性,本来皆空,空亦不可得。法界洞朗,名之为观。若离法性无安心处,若离止观无安心法。由上发心不悟,故用此方便善巧,令心得安也。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众,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刹说大神咒,名普遍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经名)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众,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刹说大神咒,名普遍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华严游心法界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法藏撰。明华严五教之观者。
(书名)一卷,唐法藏撰。明华严五教之观者。
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日经疏一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佛学常见辞汇】
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佛学次第统编】
佛学大辞典曰:「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曰经疏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术语)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日经疏一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佛学常见辞汇】
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佛学次第统编】
佛学大辞典曰:「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曰经疏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二种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愿为体,一众生无边誓愿度,念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愿求度之,令入大般涅槃也。是饶益有情戒,亦是恩德之心,亦是缘因佛性,亦应身菩提之因也。二烦恼无边誓愿断,愿求自断无边之烦恼也,是摄律仪戒,亦是断德之心,正因佛性,法身菩提之因也。三法门无尽誓愿知,是愿求觉知无尽之佛门也,是亦摄善法戒,智德之心,了因佛性,报身菩提之因也。四无上菩提誓愿證,是愿求證得佛果菩提也。由前三行愿具足成就而證得三身圆满之菩提,还亦广利益一切众生也。二缘理菩提心,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于此中道实相而成上求下化之愿行,是为最上之菩提心,谓为缘理之菩提心。见往生要集上末。
【佛学常见辞汇】
缘事菩提心和缘理菩提心。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言为体,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缘理菩提心是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于此中道实相,而成就上求下化的愿行,这也是最上乘的菩提心。
【佛学次第统编】
往生要集言二种菩提心者:
一、缘事菩提心 是以四弘誓愿为体。
二、缘理菩提心 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于此中道实相,而成上求下化之愿行,是为最上之菩提心,谓为缘理之菩提心。
(名数)一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愿为体,一众生无边誓愿度,念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愿求度之,令入大般涅槃也。是饶益有情戒,亦是恩德之心,亦是缘因佛性,亦应身菩提之因也。二烦恼无边誓愿断,愿求自断无边之烦恼也,是摄律仪戒,亦是断德之心,正因佛性,法身菩提之因也。三法门无尽誓愿知,是愿求觉知无尽之佛门也,是亦摄善法戒,智德之心,了因佛性,报身菩提之因也。四无上菩提誓愿證,是愿求證得佛果菩提也。由前三行愿具足成就而證得三身圆满之菩提,还亦广利益一切众生也。二缘理菩提心,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于此中道实相而成上求下化之愿行,是为最上之菩提心,谓为缘理之菩提心。见往生要集上末。
【佛学常见辞汇】
缘事菩提心和缘理菩提心。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言为体,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缘理菩提心是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于此中道实相,而成就上求下化的愿行,这也是最上乘的菩提心。
【佛学次第统编】
往生要集言二种菩提心者:
一、缘事菩提心 是以四弘誓愿为体。
二、缘理菩提心 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于此中道实相,而成上求下化之愿行,是为最上之菩提心,谓为缘理之菩提心。
菩提心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昧耶戒之异名。以菩提心之自性清净为戒性也。
【佛学常见辞汇】
以菩提心之自性清净为戒,是三昧耶戒的别名。
(术语)三昧耶戒之异名。以菩提心之自性清净为戒性也。
【佛学常见辞汇】
以菩提心之自性清净为戒,是三昧耶戒的别名。
菩提心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著者不详。以五门分别明菩提心之要义。
(书名)一卷,著者不详。以五门分别明菩提心之要义。
菩提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之略名。
(书名)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之略名。
菩提心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庄严菩提心经之略名。
(书名)庄严菩提心经之略名。
菩提心观释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赵宋法天译。略释菩提心非性非相不生不灭非觉非无觉等之义者。
(书名)一卷,赵宋法天译。略释菩提心非性非相不生不灭非觉非无觉等之义者。
菩提心离相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龙树菩萨造,赵宋施护译。达蕴处界等之诸相唯心所说,成就第一义空,是菩提心之离相也。
(书名)一卷,龙树菩萨造,赵宋施护译。达蕴处界等之诸相唯心所说,成就第一义空,是菩提心之离相也。
菩萨心地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梵网经之品名。此如经题亦为喻,大士之要用,如人身之有心,能统万事。见天台菩萨戒经疏上。
(经名)梵网经之品名。此如经题亦为喻,大士之要用,如人身之有心,能统万事。见天台菩萨戒经疏上。
开心入智阖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界五相成身之前说此三种。开心者,为入无漏智先开我之心殿也。出观自在王如来轨。
(术语)金刚界五相成身之前说此三种。开心者,为入无漏智先开我之心殿也。出观自在王如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