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7,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净菩提心门
净菩提心地
净菩提心观
净圆觉心
唯心
唯心偈
唯心净土
唯心回转善成门
唯识心要
唯识心定
唯蕴无我心
细心
欲心
执心
毕陵慢心
净菩提心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清净之菩提心,是东方阿閦如来之三摩地,一切众生成佛之正因也。一切众生必以此净菩提心为因,證入一切如来之境界,故有门之称。大日经疏一曰:「入佛智慧有无量方便门,今此宗直以净菩提心为门,若入此门即初入一切如来境界。」
净菩提心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初地之异名,是为真言行者初心之位次,三句义之菩提心为因配于此地。见秘藏记末。
净菩提心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字轮观之异名。(参见:字轮观)
净圆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净妙之圆觉心也。圆觉经曰:「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唯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诸法,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是谓唯心。亦云唯识。心者集起之义,集起诸法故云心,识者了别之义,了别诸法故云识,同体异名也。八十华严经十地品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唯识论二曰:「入楞伽经伽他中说,由自心执著,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说唯心。」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唯识,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
【俗语佛源】
佛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的心识所变现的,谓之「唯心」。《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空间、时间也不例外,所谓「三界唯心,三世唯心」。(同上,《离世间品》)佛家说,所谓「外境」(外部存在)只不过是自心的分别和妄执,如「患梦缘心,似种种外境相现,体实自心」。(唐·窥基《成唯实论述记》卷三)唯心还是「心外有法」成了区分佛教与其他学说的主要标志之一。经中多把心喻为「画师」,善心现善境界,恶心现恶境界。在法相宗那里,称为「唯识」,注重于心的了别能力的分析。佛教中对心有精细的分析,最主要的是「真心」和「妄心」。佛教还指出,在本质上,「心」与「物」(或境)是同一的,不可分的。今天对「唯心」一词的运用,多含有主观片面,脱离客观实际的意义。在哲学上主张唯有精神才是万物本源的世界观称为唯心主义。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李明权)
唯心偈
【佛学大辞典】
(杂名)指旧华严经第十一,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如来林菩萨所说之偈曰:「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宗以为显唯心缘起之至极者,谓为心总。佛及众生为别心,总该一切万有故,迷则为众生,悟则为佛。心外无众生,心外无佛也。天台以此偈立三法妙。山外之解谓心乃能造之理,佛及众生乃所造之理,如华严宗言:山家之释谓心佛众生之三法,各具事理,为能造所造,显互具互融实相之意之偈也。
唯心净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净土都是由清净的心识变现出来的。
唯心回转善成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十玄门之第九。谓唯如来藏之一心,自在性起,成就一切之功德也。见五教章中。
唯识心要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明藕益大师随讲随录以成之。凡遇论文中蹇涩之处,则旁书数字以充畅其义。故阅者较易领会。
唯识心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观也。楞严经五曰:「我修习唯识心定,入三摩地。」
唯蕴无我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四。入声闻乘修四谛观法,了悟唯有五蕴之法而无人我实体之住心也。
细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细意识)
欲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贪欲之心也。月上女经上曰:「有欲心者无解脱。」
执心
【佛学大辞典】
(杂语)固执事物而不离之心也。广百论释曰:「非唯空有,亦复空空,遍遣执心。」中论疏三末曰:「方广之流闻无生,乃更增其执心。」
毕陵慢心
【佛学大辞典】
(故事)智度论二曰:「长老毕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佛所白佛,佛弟子毕陵伽婆蹉常骂我言:小婢住莫流。佛告毕陵伽婆蹉,忏谢恒神。毕陵伽婆蹉即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忏谢汝。是时大众笑之。云何忏谢而复骂耶?佛告恒神:汝见毕陵伽婆蹉合手忏谢不?忏谢无慢,而有此言,当知非恶。此人五百世来常生婆罗门家,常自骄贵,轻贱馀人,本来所习,口言而已,心无憍也。如是诸阿罗汉,虽断结使,犹有馀习。」止观二曰:「又道不妨恶,须陀洹人淫欲转盛,毕陵尚慢身子生瞋,于其无漏有何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