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色心不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不二门之一,證色与心不二之法门也。
【三藏法数】
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既异于心,故称为色。虽有知觉之用,而无质碍可见,以能缘虑,名之为心。诸文有云名色者,心不可见,但有其名,名即心也。故智度论云:一切诸法中,但有名与色,更无有一法,出于名色者。然以情见言之,色心二法有异。以理而论,一切诸法唯心本具,即是妙色妙心,心即是色,色即是心;心外无色,色外无心。互具互摄,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
多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即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简称。唐玄奘译。一卷。按心经称为多心经者世俗之谬称也。
行愿胜义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龙树之菩提心论分别菩提心之相为行愿,胜义,三摩地三种。第一起利益一切众生而使成佛之愿谓之行愿菩提心。论曰:「行愿者,谓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馀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
如来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之异名。
如来藏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心之异名也。(参见:真如心)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心的别名,即人人本来具足的真实心。
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之略名。
如意轮莲华心如来
【佛学大辞典】
(菩萨)如意轮观音之德号也。观音为莲华部之中坚,故云莲华心。原为久成之古佛,故称如来。
【佛学常见辞汇】
如意轮观音的德号。观音为莲部的中坚,故云莲华心,本是久已成道的古佛,故称如来。
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慈贤译。说如意轮观音之修法。
如实知自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智见。如实知自己之见也。大日经一曰:「秘密主,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同疏一曰:「如实知自心,即是开示如来功德宝所也。如人虽闻宝藏,发意勤求,若不知其所在,无由进趣。(中略)此法从何处得耶?即是行者自心耳。若能如实观察,了了證知,是名成菩提。其实不由他悟,不从他得。问曰:若即心是道者,何故众生轮回生死,不得成佛?答曰:以不如实知故。」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者迁流于刹那,皆云心行。璎珞经下曰:「一切言语断道心行处灭。」维摩经阿閦佛品曰:「一切言语道断。」止观五上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不可思议境。」仁王经中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俗作「同断」者误。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意谓究竟的真理,不是言语所能言说,也不是心思所能思念。
戒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戒本。戒律之心要也。【又】(书名)高僧传一(昙柯迦罗传)曰:「译出僧祇戒心,止备朝夕。」
【三藏法数】
谓心回向佛,则于净戒,安住不失。经云: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曰戒心。
一心真见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论所明菩萨乘之见道,有真见道相见道之二。于世第一法之后念生无漏之根本智,断分别起二障之位为无见道,于次一念證所显真理之位为解脱道,此二道称为真见道。次生后得智分别思想所證之真理,谓之相见道。此有三心相见道,十六相见道之二。而真见道有无间解脱之二道,虽涉于多刹那,然非别之所作。以其相等,故名为一心。唯识论九曰:「真见道,谓所说无分别智,实證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虽多刹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总说一心。」
十六心相见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心相见道之后,又有十六心相见道。此亦有二种:一、法智与类智配于上下二界而成十六心,如前之小乘。二、不分上下二界,法智与类智配于所观之理与能观之智,而成十六心。即一、苦法智忍,缘三界之苦谛而正断善恶之无间道智也。二、苦法智,断善恶已,證真如之解脱道智也。三、苦类智忍,前二智各别内證之无间道智也。四、苦类智,审定印可苦法智忍之解脱道智也。集灭道之三,其例亦然。故此虽为所取(是理)能取(是智)之十六心,亦谓之总作之十六心,是限于菩萨之观相也。已上三心十六心,皆生于真见道根本智之后,后得智上分别之思想也。见百法问答抄。
我所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想实有我所有之事物之心也。无量寿经下曰:「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
坐禅用心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日本曹洞宗莹山著。详细记述坐禅之规范要旨,为曹洞宗勘要之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