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心血  拼音:xīn xuè
心思、精神气力。如:「费尽心血」。《聊斋志异。卷九。张鸿渐》:「流离数年,儿已成立,不谓能继书香,卿心血殆尽矣。」《镜花缘》第一○○回:「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
《國語辭典》:呕心血(嘔心血)  拼音:ǒu xīn xuè
形容费尽心思、心力。《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
《國語辭典》:呕心(嘔心)  拼音:ǒu xīn
呕出心血。语本《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后以呕心形容构思时劳心苦虑。如:「呕心镂骨」、「呕心沥血」。
《國語辭典》:心血来潮(心血來潮)  拼音:xīn xuè lái cháo
思绪像浪潮般的突起。指心中对人事的感应与预知。《封神演义》第三四回:「但凡神仙,烦恼、嗔痴、爱欲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动摇;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亦用来比喻未经深思而突生的想法。《镜花缘》第六回:「我们一时心血来潮,自然即去相救。」
《国语辞典》:熬心血  拼音:áo xīn xuè
耗费心神和精力。如:「他为了做好这份计画,整夜的熬心血,绞尽脑汁。」
《国语辞典》:白费心血(白费心血)  拼音:bái fèi xīn xiě
花费心力,却一无所得。如:「农民细心培育的新种苗,眼看要长成了,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而白费心血。」
《漢語大詞典》:膏液
(1).犹膏血。脂膏与血液。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2).引申为心血。 明 袁宏道 《慈溪钱君墓石铭》:“温然而煦育耶,唯先公之膏液也。”
(3).犹膏雨。文选·左思〈蜀都赋〉:“虽星毕之滂沲,尚未齐其膏液。” 张铣 注:“凡月附於毕星则雨,虽其滂沲,终不可齐此之膏液。”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二:“膏液乍霑洒,草木生新香。”
(4).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正犹菽粟之甘,太牢之肥,仁人之所先得,而古今之所同嗜,君子所以哺其膏液而鲜能知之者,所以为凡民之所归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膏液:“草木之实,其中韞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
《漢語大詞典》:血竭髯枯
形容费尽心血。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此 六朝 以下, 温 李 诸公血竭髯枯,矜诧累日者,子於受戒一刻,随口而答。”
分類:尽心心血
《国语辞典》:呕心吐胆(呕心吐胆)  拼音:ǒu xīn tǔ dǎn
呕出心,吐出胆。比喻费尽心血,历尽辛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隐秀》:「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锻岁炼年,奚能喻苦?」也作「沥血叩心」、「呕心沥血」。
《国语辞典》:竭尽心思(竭尽心思)  拼音:jié jìn xīn sī
用尽心血,耗尽脑力。如:「他为研究工作竭尽心思,成绩斐然。」
《國語辭典》:肉里钱(肉裡錢)  拼音:ròu lǐ qián
称自己保有的钱。《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当真我们有得肉里钱先折去不成?只看我略施小计,不必用钱。」
《國語辭典》:良工心苦  拼音:liáng gōng xīn kǔ
技艺者的苦心经营。语出唐。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五。演习部。授曲。曲严分合》:「谛听其声,如出一口,无高低断续之痕者,虽曰良工心苦,然作者深心,于兹埋没。」